绍兴战国墓铜乐俑

    绍兴战国墓铜乐俑 : 中国战国时期越人的铜俑。共6人,铸于一座通高17厘米,有鸟图腾柱的铜质房屋模型之内。1982年出土于浙江省绍兴市坡塘公社(今坡塘乡)306号墓。
  铜乐俑形体较粗略。 6人均为裸体,顶有髻,分前、后两排跽坐于地。大都面向屋外(房屋南向,正面无门墙,受礼听乐者应在屋外),前排左1人面向西,执槌击鼓,鼓悬于架上。另3名奏乐者在后排,东1人吹笙,西1人抚四弦琴,居中者持小棒,击一弦乐器。前排右、中2人交手于腹,胸前乳部突起,可能为女性。
  在青铜雕塑作品中,成组的群像出现在具体的建筑环境中,此为已知最早的实例。它反映了战国时期雕塑创作者模仿实物、力求再现现实生活景象的兴趣,与同期青铜器纹饰中出现的描写贵族生活的内容具有相似的特征。

  306号墓的国别,一说是越国,一说应为徐国,但一般都认为铜房屋模型与乐俑反映了古代越人的社会习俗。在祭祀活动中,伎乐人裸体不着衣冠、房子附有图腾柱,这些现象可能与古代越人好鬼神的习俗有关,或即表现图腾崇拜的一个场面。

为您推荐

绍兴地方文献考录➀

绍兴地方文献考录:地方文献书录。陈桥驿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全书分17类着录绍兴地方文献1200余种。据400多种公私书目、方志、笔记、谱牒等着作,及全国各有关图书馆所藏绍兴地方文献,一一加以考录。内容包括:书..

绍兴战国墓铜乐俑

绍兴战国墓铜乐俑 : 中国战国时期越人的铜俑。共6人,铸于一座通高17厘米,有鸟图腾柱的铜质房屋模型之内。1982年出土于浙江省绍兴市坡塘公社(今坡塘乡)306号墓。   铜乐俑形体较粗略。 6人均为裸体,顶有髻,分..

春秋战国陶俑

春秋战国陶俑 : 中国最早的陶俑。已知时间最早的当属山东、山西和河南三省春秋战国墓葬所出土者,一般形体较小,高4~10厘米。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殉人墓的 6个陪葬坑中计有6组陶俑,出土时已残破,有舞蹈、站立等姿..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雕塑

春秋战国雕塑 : 中国春秋战国的雕塑,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发展。   特点  ①人的形象大为丰富,数量增多,出现了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雕塑手法..

战国木俑

战国木俑 : 中国最早的木俑。根据考古资料,用木俑随葬,在中国始于战国,尤以楚国境内较为盛行,如湖南长沙楚墓就出土过很多木俑。此外,湖南湘乡牛形山、湖北鄂城、河南信阳长台关和山西长子等地也有数量不等的战..

战国绘画

战国绘画 : 中国战国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各国相继变法,改革弊政,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百家争鸣、文化艺术发达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绘画也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