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

    董源 : 中国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因任北苑副使,故后世称之为"董北苑"。
  董源事迹无可考。《图画见闻志》将其列于"王公士大夫依仁游艺"一类非专业性的画家之中。但根据该书的另一条记载谓董源曾在南唐中主保大五年 (947)元旦的赏雪宴会中,与翰林待诏高冲古、周文矩、朱澄以及徐崇嗣等同被宣唤,合画《赏雪图》,似乎董源与高冲古等人一样也是以画侍奉李中主的专业画家。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作为山水画家,董源也是不专一体的。宋人称许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富丽,宛有李思训风格。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见彩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宋代沈括称他"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大都为坡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崭绝之状。这与较早于他的荆浩所表现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正好成为鲜明的对比。董源很重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刻画,每每都带有风俗画的情节性,有时实为全画的题旨所系。虽形体细小,简而实精,人物皆设青、红、白等重色,与水墨皴点相衬托,别饶一种秾古之趣。其传世作品还有《龙宿郊民图》等。
        


  董源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当时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后世遂以董巨并称。在宋代,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欣赏董巨画派之外,一般论者对董巨的评价并不高。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风气渐开。汤垕认为:"唐画山水至宋始备,如(董)元又在诸公之上",对董源有了新的认识。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吴门派,更奉董源为典范,明末"南北宗"论者虽然在理论上尊王维为"南宗画祖",但实际上却是在祖述董源。元代黄公望说:"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清代王鉴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锺王,舍此则为外道"。董源在后世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罕见的。

为您推荐

董其昌(1555~1636)

董其昌(1555~1636) :   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官庶吉士,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致仕。卒后..

东大寺

东大寺 : 日本奈良时代的佛教寺院。为日本华严宗总本山,位于奈良市杂司町。因其建筑、雕塑、藏品是日本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遗物,而在日本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建筑  东大寺是天平十三年(741) 由..

丁缓

丁缓 : 中国西汉器具工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约活跃于西汉末年。擅长机械器具制造。据记载,他曾制作过铜灯、博山炉、被中香炉和七轮扇等。①铜灯,据《西京杂记》载,他所制的铜灯,装饰有七龙五凤,并衬以..

多贝尔,W.

董希文(1914~1973)

董希文(1914~1973) :   中国现代油画家。1914年 6月27日生于浙江绍兴,1973年1月8日卒于北京。1933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翌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二年级。1936年考入该校本科。1937年后,杭州失陷,董希文到..

杜米埃,H.

杜米埃,H. :   法国画家、雕塑家。1808年 2月26日生于马赛一个装玻璃工人的家庭,后随家庭迁居巴黎。1879年2月11日卒于瓦尔蒙杜瓦。童年时代起,他为生活所迫,曾在一个法院做当差,还当过书店的售货员。他早..

丁道护

丁道护 : 中国隋代书法家。生卒年不详。官至襄州祭酒从事,善正书。曾书《启法寺碑》和《兴国寺碑》。《启法寺碑》仁寿二年(602)立于湖北襄阳启法寺中。隋碑署名者还很少见。此碑署周彪撰文、丁道护书,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