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魏)

    洛阳(北魏) : 中国北魏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建成于太和十九年(495),是在东汉、曹魏及西晋都城原址上重建的。
  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城三重相套,第2重之内城即沿东汉魏晋之旧,南北残长约4000米,东西约2500米。内城西北角高地上向北突出一座名金镛城的小城,始筑于曹魏时。内城中部偏北为宫城,面积约为内城的1/10,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在东汉及曹魏的北宫故址上建造的。景明二年(501)在内城四周增建郭城,据记载东西长约十里、南北长约七里。
  北魏洛阳在建造前,曾派蒋少游考察过南朝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所以与建康布局相似,它们又都继承了曹操被封魏王时营建的邺城。由宫城正门往南抵达内城南垣的正门宣阳门的铜驼街是全城纵轴,街两侧为衙署和太庙、太社,宫城内的主要殿堂都在此纵轴向北的延伸线上,宫城北有禁苑。在宫前与纵轴大街丁字相交,东西连通两座城门的大街是全城横轴。在郭城纵横大街组成的格网中设置各周1200步的里坊323座,四周筑夯土坊墙。郭城东、西、南部分设三市。据记载洛阳全城有佛寺1300多座,寺中多有高塔,丰富了城市景观,其最大者为永宁寺,在铜驼街西。洛阳的布局为隋唐长安提供了直接的借鉴。
  东魏时洛阳被改为郡,西魏大统四年(538)在战乱中被毁。

为您推荐

北魏佚书考➀

北魏佚书考:辑佚着作。今人朱延祖纂。专辑北魏一代佚书62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之中又分19小类,类目悉遵《隋志》。每一书名下,首述作者家世爵里,次叙公私书志之着录。征引旧籍,均详注出处。所引佚文,文字有出入者,均不加改易..

《北魏墓志四种》

《北魏墓志四种》:金保书编。天津杨柳青画社1987年8月版。4幅图。原拓本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书法皆属工整一类,但又各具特色。《元思墓志》,方笔大字,丰腴飘逸;《元彦墓志》,笔致精巧,结构严谨;《穆纂墓志》,遒劲圆润,端凝秀..

《北魏墓志百种》

《北魏墓志百种》: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分10辑,每辑含10种墓志。第一辑包括《前河间王元定墓志》、《任城王妃李氏墓志》、《元诱妻冯氏墓志》、《豫州刺史李简子墓志》等碑拓。第二辑有《镇北大..

《北魏孝子棺线刻画》

《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集》

《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集》:黄明兰编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版。125幅图。分3部分:一、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包括5个主题:孝文帝迁洛后的汉代政策与石刻线画反映的社会内容、北魏皇陵的被盗掘及其出土文物、石刻种..

《北魏宁懋石室线刻画》

《北魏宁懋石室线刻画》:郭建邦编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0月版。1.2万字。9幅图。收入北魏宁懋石室线刻画拓片9幅。附论文《北魏宁懋石室和墓志》,简述宁懋石室线刻画对研究汉魏的史料与艺术价值。包括一、宁懋石室和..

《固原北魏墓漆棺画》

《固原北魏墓漆棺画》:宁夏固原博物馆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版。2.5万字。70幅图。宁夏固原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土了北魏漆棺,它的发掘是近代我国美术考古方面的重大事件。本画册以详尽的照片和线图,展现了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