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艺术

    空间艺术 : 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一般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种类,亦通称美术。
  空间艺术一词源于德语Raumkunst,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造型是空间艺术的必要手段和必备条件,造型艺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空间中,空间艺术必然首先是造型艺术,因此,空间艺术在本质上是对造型艺术存在方式的把握。但是,在造型艺术中,因其种类不同,空间性质不尽一样。一般说来,空间意识产生于视觉、触觉及运动觉中。这些感觉感知的空间,其性质是不同的。大体上,绘画的空间性质依靠视觉;雕塑和建筑除视觉外,还分别依靠触觉和运动觉。无疑,视觉在空间艺术中起最优先的地位。空间艺术的任何种类在其创作过程中,触觉、运动觉往往直接作用。但在总体把握作品全貌时,又不能不主要依靠视觉。鉴赏作品时触觉、运动觉则必然伴随视觉一道作用。
  由视觉、触觉、运动觉感知的空间,可依次称为视空间、触空间、运动空间,或视觉的空间、触觉的空间、运动的空间。所谓空间,即物质的广延性,又可分为虚空间、实空间或体积、立体。
  触空间是由触觉感知的二维或三维的广延,是实空间或体积、 立体、 运动空间感知于运动觉、它既具有空间性,又包含时间性。有时后者还处于更优先的地位。空间性运动是同一方向的运动,不是二维或三维的广延。这是运动觉的空间特性。因此,运动空间又可称为行空间、方向空间,在绘画中以线来表现,所以又可称为线空间、虚空间。视空间带有综合前二种空间的性质。视觉可感知二维或三维的广延。画家经过特别训练而使三维空间现于平面。视空间表现为实空间和虚空间的结合。触空间和运动空间比较稳定,视空间则不稳定,比其他二者明显自由,对于空间艺术特别是绘画来说,更为广泛运用。
  由视觉、触觉、运动觉产生的空间特性,几乎全部显示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各领域的空间性质。从这些观点出发,绘画是具象空间或立体的平面表现,是平面艺术。具体地说,绘画通过透视、色、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产生现实空间的假象,绘画(还有浮雕)上引起的空间深度的错觉,使画面上的空间分为前景(近景)、中景、后景(远景)3个层次,有时通过色彩、明暗,或通过人物、物体来截然分开,有时也混合一起。欧洲绘画中,后景从14世纪起才开始出现。即使是今天,静物画或人物画也往往只由明暗对比和色调的对比来托出主题形象,有时采用的背景并不具备明确的远近意义。雕塑是具象的物体形成,以实空间为主,伴随着虚空间,是立体艺术。建筑是抽象空间及体积的形成,具备虚、实两空间,是狭义上的空间艺术。空间艺术的德语Raumkunst,在作为日常用语时意义最狭窄,指内部建筑或与建筑有关的内部装修,包括壁面,天井的构成,色彩、采光的处理,家具、附件的设置。所以它又与几乎全部的工艺美术领域有关,以后才涉及雕塑、绘画,意义变得宽泛起来,基本上与美术或造型艺术等义。

为您推荐

电视的空间

电视的空间 : 通过电视艺术手法创造的,作用于观众感受的空间形式。电视的空间概念是与电视的时间概念紧密相连的,由于电视表现的是连续活动的影像体系,从而把时间因素注入到空间画面之中。 电视空..

《童话艺术空间论》

《童话艺术空间论》:孙建江着。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2月版。10万字。由“空间问题的提出”、“作者的空间思维”、“作品的空间构成”、“读者对于空间的心理需求”、“空间结构的功能网络”5部分构成。作者认为,空..

《缪斯的空间》

《缪斯的空间》:杨匡汉着。花城出版社1986年9月版。11.8万字。包括思维空间、智力空间、空间结构、时空转换、宇宙意识5个部分。分别提出了空间感的多维反应原则、诗歌应有的超越性和诗人智力的系统性、诗歌创作实践结..

《空间诗学导论》

四度空间

出版时间:1989-10 四度空间 : 诗刊。不定期刊。1985年5月创刊于台湾三重市。由林美玲主编,林婷任社长,参加编辑的有朱少甫、江东润、宋建德、徐韵玲、陈静等。第1至6期为4开本长条单张,第7期改为25开。林婷的《..

空间分集

空间分集 : 在接收端用两副或多副天线,使天线之间保持足够大的距离,接收同一个频率的信号,这种分集方式,称为空间分集。 由于天线位置不同,其所接收的信号,电波所经的途径也不同,因此,衰落的情况也..

重建阅读空间

重建阅读空间:郭宏安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是一部作者有关外国文学作品的译序和读后感的结集。重建阅读空间是作者在本书《代序》中提出并论述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倡导一种对所有作品进行主动的、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