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董其昌 :

南直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致仕。卒后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绘画专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讲究笔情墨韵,画格清润明秀。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师晋、唐、宋诸名家,工楷、行、草书,自然秀雅。家富收藏,精书画鉴赏。书画理论对后世极有影响,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著作传世。


绘画多从古人画迹着手,通过悉心模仿和兼收并蓄加以融会贯通,探求古人的笔墨情趣。他擅长运墨,墨色鲜丽,层次分明,于意趣简淡中见天真秀润。在他的设色山水画中,其青绿设色鲜丽而不妖妍,浅绛设色简淡而又沉着。他还讲究笔法,往往皴、擦、点、染互施,追求运笔的丰富变化,强调不为物象所束缚。由于他过分强调临仿古人和追求笔墨趣味,不甚重视师法自然,所以山水构图多雷同,一般为远山、中水、近坡树,简称三段法,程式化意味较浓。传世的绘画作品相当丰富,代表作有水墨山水《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等,设色山水《林和靖诗意图》《昼锦堂图》等。

《赠稼轩山水》

  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次草书,再次楷书,小楷书最为少见。代表作品有小楷书《月赋》(故宫博物院藏)、楷书《三世诰命》、行书《临柳公权兰亭诗》、草书《临张旭古诗帖》等。他重视师古,采摭精赅,强调要多参阅古代法书真迹。由于他的精鉴和颖悟,其仿古作品着重表达意趣,而不在模拟前人的形迹。因此,颜真卿、徐浩的厚重朴茂,柳公权的瘦劲挺拔,李邕、杨凝式的攲侧险劲,苏轼、米芾的俊逸奇姿,这些不同的艺术特点都曾融合在他不同的师古作品中。其书法特点:①结构巧妙,善于夸张地运用杨凝式那种疏宕的布白方法,把行距、字距布置得更为适度,形成疏宕秀逸的风格。②墨色变化丰富,有意识地强调运笔中的墨色,往往一笔下来即呈浓淡数层变化,这与他的绘画强调笔墨表现有关,在书法史上也是比较独特的。③用笔率易自然,于流畅中兼具生涩之趣。④结体秀媚,时作攲侧之态。这些特点使他的书法自具新意,形成“董体”,影响明末及清一代。由于过分强调秀雅和率易自然,后学者往往变为萎靡柔弱,缺乏必要的法度和力量。


《月赋》

  董其昌传世的《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书保存许多关于书画的论述,各书互有重复,当出于后人的辑录。他主张学习书法、绘画要以古人为师,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主张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有丰富的见闻和渊博的文艺修养。强调笔墨表现,主张书画融合;提倡士气,反对作家气(书画作品中的行家匠气)。其中影响最大、最集中体现董其昌艺术思想的是南北宗论。他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按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以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而自诩为南宗正派。这种崇南贬北的观点带有宗派门户偏见,对明末清初以来绘画产生极大影响。但是他对唐以后山水画风格演变和笔墨技法的分析,对一些画家艺术优劣的品评也有一些精辟见解。他总结和概括出唐宋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若干创作方法和审美标准,其画论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您推荐

折枝花

折枝花 : 源于古代花鸟画。晚唐韩偓《已凉》诗已有句云:“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唐宋以后,花鸟画家多有画折枝花者,截取花草的一枝或一部分入画,不掩折痕。后引入工艺美术纹样设计。折枝花..

文彭

文彭 : 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诗文、书画、篆刻均有造诣。对六书有深入的研究,和何震主张篆刻必须精通六书,才能入印。他所用牙章,亲自篆写,请南京李石英镌..

米万钟

米万钟 : 关中(今属陕西)人,寓居燕京(今北京)。北宋米芾之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二十四年任江宁知县,后官至太仆少卿。擅长画石,也能作花卉。绘画以北宋为楷模,山水细润精工,皴斫幽秀,布局深远。其山..

《脱影奇观》

沈周

沈周 :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吴门四家之首。沈周一生未仕,优游林下,以诗书画自娱。他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负盛名。家富收藏,曾藏有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等名迹。他为人宽厚,求书画者经常是..

张瑞图

张瑞图 : 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探花,天启七年(1627)以礼部尚书入阁,为宦官魏忠贤所赏识。崇祯元年(1628)为魏忠贤撰生祠碑文,士林耻之。后入逆案坐徙赎为民。书法初学钟繇、王羲之,后另辟蹊..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 作者董希文。布面油画。纵230厘米,横405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品于1952~1953年创作完成。画面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举行开国典礼的真实情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