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J.-F.

    米勒,J.-F. :

生于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的一个自耕农家庭,卒于巴比松。自幼参加田间劳动。18岁到瑟堡从当地画家习画,23岁获得瑟堡市议会的奖学金,赴巴黎从P.德拉罗什学画,但更吸引他的是卢浮宫中的名画。他自A.曼坦尼亚、米开朗琪罗和N.普桑的作品中学习宏伟的纪念碑式形式和气派,也向伦勃朗和J.-B.-S.夏尔丹的油画学习其富有平民生活气息的内容和表现技巧。


米勒早年丧妻,31岁再婚,有6个子女,一生经济负担沉重,但也自妻子处获得了献身艺术的精神支柱。他早年绘制过不少肖像画,包括油画和素描。他在巴黎艰苦奋斗,有时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罗可可绘画的作品,以换取一家人的糊口之资。


1849年起,带领妻儿前往巴比松定居,从此与繁华的都市生活绝缘。关于这个转变的原因,有多种推测。据说,主要由于巴黎物价昂贵、社会不安定以及霍乱的流行,迫使画家迁居农村。自定居巴比松起,他确实从此不再画那种罗可可式的油画,而是倾全力于农村题材创作。不过在画家迁居巴比松之前的1848年革命时期,由于共和国取消沙龙评选委员会,他曾获得机会在那年沙龙中展出过第一幅取材农民生活的油画《簸谷的人》(原作已毁)。今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有它的一幅变体油画。


19世纪50~60年代,米勒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他在巴比松边劳动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为他唯一的创作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1850,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拾穗者》(1857,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晚钟》(1859,巴黎奥塞美术馆藏)等。但也有些作品由于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遭到沙龙反对并引起争议,如油画《死神与樵夫》(1859)取材J.de拉方丹寓言,表现了生与死的搏斗,画中的樵夫不再安静和顺从,而是发出了痛苦的呐喊。60年代他绘制了几幅暴露农民悲惨生活的作品,包括油画《扶锄的男子》(1863,旧金山私人收藏)和色粉画《葡萄园中的休息》(1869,海牙梅斯达博物馆藏),前一幅画遭到沙龙的拒绝。以上作品深刻而沉痛地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阴暗面,但由于画家看不到农民的出路,最后只好回到平静、忍耐的世界里去。70年代,米勒声望越来越大,但艺术上却出现了衰退现象。1868年,接受了拿破仑第三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巴黎公社时期他不在巴黎,公社的艺术家协会仍选举他为委员。公社失败后,他否认对他的选举。他的一生正如他所说的:“我是一个农民,其他什么也不是。”



《播种者》

《晚钟》

《拾穗者》

《扶锄的男子》

米勒一生辛勤劳动,曾留下了大量的油画与素描。《播种者》通过纪念碑式的表现形式,歌颂了劳动者的伟大和劳动本身的美。《拾穗者》初展时就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尽管米勒本人并不理解当时最先进的政治理论,但由于他有朴素的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立场,他还是能在自己的绘画中反映出生活的本质,使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超越他本人所能明确地意识到的范围。


《晚钟》表现一对农民夫妇在暮色中谛听远处教堂钟声时正在祈祷的情景。画家本人曾强调,此画的意境主要是表现钟声。因为当他画《晚钟》时,他回想到童年时代在田间劳动时,每当晚钟响起,祖母总要一家人停止工作,为可怜的死者祈祷。《晚钟》的主题不单是对命运的谦恭和柔顺,而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缅怀在那大地上辛勤劳动、流尽血汗以养育众生的农民祖先。晚钟告诫世人不要忘记大地母亲,不要忘记根本:这便是《晚钟》所给予观众的启示。类似这样的启示也往往是米勒其他许多作品所要表达的。


米勒说过:“在我面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生活的快乐的一面,我不知道它在哪里,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它。”不过,他还是在许多作品,如油画《小鸟的哺食》(1860,里尔美术馆藏)、素描《第一步》(1858)等中表现了劳动者之间的温情,并在一些风景画中歌颂了农村景色的美。


米勒在法国绘画中确立了真实地反映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的新型风俗画,因而被称为“农民画家”。他对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蓬勃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您推荐

《潭帖》

《潭帖》 : 据宋曹士冕的《法帖谱系》载,北宋庆历五年至八年(1045~1048)间,刘沆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命僧希白以《淳化官帖》(《淳化阁帖》)拓本为基础,增入王羲之《霜寒》《十七日》两帖及王濛、颜真卿诸帖..

《宝贤堂集古法帖》

《宝贤堂集古法帖》 :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九月,晋庄王朱钟铉之子朱奇源命王进、杨光溥、胡汉、杨文卿,将《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丛帖中历代名人的书迹重加编排,并增入宋元明诸家书迹,刻成..

《讽刺与幽默》

《讽刺与幽默》 : 1979年由人民日报社创刊,4开彩色报纸,全国发行,是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漫画报纸。近30年来,《讽刺与幽默》发表了国内外许多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漫画比赛和评奖活动中获..

《艺术界周刊》

《新世界画册》

《新世界画册》 : 1909年12月7日创刊。社址在上海。开本有如《点石斋画报》。有光纸印,每册12页,日出一册。内容分12类:世界名胜(埃及金字塔、巫山十二峰、潼关秋色、杜甫草堂)、名家墨宝、章回小说(《..

《真相画报》

《真相画报》 : 1912年6月5日创刊,广州真相画报社出版,上海商文印刷所印刷发行。月出3期,至1913年3月出至第17期停刊。16开本,每期80余面。高奇峰任主编。内容分摄影、绘画、文字3大部分。该刊宗旨为..

格列柯,E.

格列柯,E. : 生于希腊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卒于托莱多。早年在故乡学画,1560年到威尼斯进入提香的画室,曾受丁托列托和P.委罗内塞的启示。1570年到罗马,醉心于拉斐尔与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也受到样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