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 中国儿童剧团体。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附属儿童艺术学园。后几经易名,1949年成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儿童队,1953年改建为中国少年儿童剧团。1956年6月1日,由文化部正式命为现名。历任院长任虹、周来、方掬芬等。
  剧院以广大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戏剧,同时,也介绍世界优秀名著,以崇高的精神、优美的艺术陶冶观众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在艺术形式上,剧院既继承民族传统,也借鉴国外艺术,探索富于民族气派、儿童情趣与时代感的体裁、风格与样式。
  剧院50年代至60年代演出的《马兰花》、《小白兔》、《岳云》、《宝船》、《以革命的名义》、《革命的一家》、《英雄少年刘文学》等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兰花》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演出一等奖。《以革命的名义》被拍摄成电影。"文化大革命"中剧院被迫停办,1978年恢复建制后,剧院更致力于创新探索,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形象的《报童》曾赢得广泛好评。《奇怪的101》、《寒丹鸟的秘密》、《闪烁吧,繁星》、《我要当冠军》、《13+1=X》等剧刻画了当今少年儿童的心态与追求。外国儿童剧《十二个月》、《乞丐与王子》、《快乐的汉斯》的导演构思和体现均有新的开掘。其中《报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文艺演出中,获演出与创作一等奖,《奇怪的101》获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寒丹鸟的秘密》获1980~1982年全国戏剧创作优秀奖,《喜歌》与《闪烁吧,繁星》在1982年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中均获演出与创作双优秀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剧院造就出一批艺术人才。其中有导演周来、陈颙等;编剧罗英、柯岩;演员方掬芬、覃琨等。


为您推荐

赵太侔(1889~1968)

赵太侔(1889~1968) : 中国戏剧教育家。又名赵畸,字海秋。山东益都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19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文学,继入该校研究院专攻西洋戏剧。1925年归国后,参加创建国立北京艺术专..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中国戏剧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元旦,隶属中国戏剧家协会。社长田汉,副社长李之华,副社长兼总编辑葛一虹,副总编辑孟超。编辑部设中国戏剧编辑室、外国戏剧编辑室,并用宝文堂书店名义出版通..

智利戏剧

智利戏剧 : 18世纪初始建正规剧场,出现了模仿西班牙模式的智利剧作家。18世纪到19世纪之交的第一个重要剧作家是卡米洛·恩里克斯(1769~1825)。他撰写鼓吹独立的戏剧,如《卡米拉,或名南美洲的爱国女志士》。..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话剧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话剧团 : 中国话剧团体。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战士剧社和烽火剧社。后来几度改名,1952年组成中南军区文工团,1955年5月1日与西南军区话剧团部分人员合并,正式被命名为现名。先..

正剧

正剧 :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又称悲喜剧,是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戏剧体裁。   正剧的形成 从古希腊到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一般只承认悲剧和喜剧两种体裁,其界限十分严格,彼此不能混淆。实际上,W.莎..

《赵小兰》

《赵小兰》 : 中国独幕话剧。作者金剑。黑龙江省文工团1950年首演。剧本最初发表在1950年 9月14日的《黑龙江青年报》,后在《剧本》月刊1952年1月创刊号上重新发表。以后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过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