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 :

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王盆生撰碑文,正书。碑高清营造八尺四寸(2.8米),广三尺七寸(约1.23米)(据王昶《金石萃编》)。碑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3行12个大字。碑阳24行,每行46字。碑阴12列,有爰考伯等题名,正书。碑额、碑阳、碑阴3部分书法风格不尽相同。碑额大字端严奇伟,碑阴文字则潇洒恣肆,从而与碑阳文字的方整刚健互相辉映,形成完美的统一。无撰书人姓名。碑主张猛龙,南阳白水人。晋西平公张轨八世孙。猛龙牧鲁郡,知民疾苦,兴立学校,多有政绩,郡人因立碑以颂其德。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廊。

此碑为魏碑(或谓“北碑”)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之一,书体的用笔已经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启隋唐楷书之先河,是楷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首见于宋赵明诚《金石录》,明清金石家迭经著录。此碑书法,“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用笔沉著痛快,点画如斩金截玉,方圆兼备;通体浑穆高古,且饶神骏跌宕之势。明赵崡《石墨镌华》谓其“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户。碑首正书大字十二,尤险劲”。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则称许其“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清中叶以降,碑风兴盛,习书者多奉此碑为圭臬。明拓善本“冬温夏清”(“清”读作“靖”)、“冠盖魏晋”未泐本为佳拓。

《张猛龙碑》拓本(局部)

为您推荐

《王居士砖塔铭》

《王居士砖塔铭》 : 刻于唐显庆三年(658)十月,明万历年间陕西终南山楩梓谷出土。因椎拓过多,原砖出土不久即碎完,故全拓本流传很少。唐上官灵芝撰文,敬客书。楷书17行,每行17字,刻于方砖上。书者敬客为..

《宝晋斋法帖》

《宝晋斋法帖》 : 曹之格于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摹刻于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约崇宁四年(1105),北宋书法家米芾将所藏东晋王羲之的《王略帖》(又称《破羌帖》)、谢安的《八月五日帖》及王献之的《十二..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 : 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至孝明帝神龟三年(520)期间,少数未署年月。均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其中十九品出于古阳洞,另一品则在老龙窝崖壁的慈香窟。这些题记大多为帝王贵胄而造,也..

《麓山寺碑》

《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 : 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十一月。1973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今武清区)高村,现藏天津博物馆。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厘米,宽83厘米,厚12厘米。中间题额为篆书阳文“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

《瘗鹤铭》

《瘗鹤铭》 : 未署年月,据宋代黄伯思考证刻于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原本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宋代遭雷击碎为5块崩落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江宁知府陈鹏年募工打捞并移置山上,后砌在定慧寺..

《中岳嵩高灵庙碑》

《中岳嵩高灵庙碑》 : 立于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十二月。原碑现藏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内。碑高约2.9米,宽约1米。碑上题额为阳刻篆书“中岳嵩高灵庙之碑”4行8字。碑阳为楷书,23行,每行50字;碑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