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璜碑》 :
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十一月。1973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今武清区)高村,现藏天津博物馆。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厘米,宽83厘米,厚12厘米。中间题额为篆书阳文“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两行10字,左右饰以龙虎形象,题额下有穿。碑身两面刻文,碑阳隶书16行,每行35字,记述鲜于璜的生平及业绩;碑阴隶书15行,每行25字,记述鲜于璜的家族世系。内容涉及职官名称、察举征辟科目和民政、边事等,可补文献记载之不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鲜于璜碑》拓本(局部)
碑文用典较多,假借文字不少。此碑因长期埋藏地下,出土较晚,故字迹保存较好,完整如新。其书法风格凝重朴拙,点画饱满粗壮,结体方正平实,面目与汉碑《张迁碑》接近,受到书法界的重视和好评。碑文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等汉碑书体不同,为汉隶中方笔流派的典型代表,对古代碑刻与书法发展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