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1916~  )

    王苹(1916~  ) :   中国电影女导演。原名王光珍,回族,祖籍江苏江宁,生于南京。中学时代对文艺发生浓厚兴趣。1934年后,任教于南京兴中门小学,参加了瞿白音、水华、王家乙组织的业余磨风剧社,并在《娜拉》剧中担任主角,被国民党南京教育局以"一个戏子岂能为人之师"的理由革职,通令南京各校不得再聘她为教师。在瞿白音和水华的推荐下,她随宋之的于1935年10月到太原,加入田方等组成的西北影业公司。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宋之的编剧、石寄圃导演的《无限生涯》,因反映矿工的生活和斗争,被阎锡山下令停拍。1936年春,与宋之的结婚后去上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苹随宋之的、崔嵬、贺绿汀等组成上海救亡演剧一队。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先后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等影片中扮演不同类型角色。1948年转移至解放区石家庄,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1950年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电影处。1953年,她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女导演,摄制了大型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八一电影制片厂建立后,她任故事片导演。1956年春,完成了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此后,她几乎每年导演一部影片。《柳堡的故事》(1957)是首次显示并奠定她朴实自然、优美细腻的抒情艺术风格的影片。这部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将江南水乡农村的秀丽风光与劳动人民的纯朴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继《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和《勐垅沙》(1960)后导演的《槐树庄》,反映了中国本世纪50年代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过程。这部影片使她获得1963年第 2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1965年,王苹与李恩杰联合导演了舞台艺术片《东方红》,用电影的特殊手段,再现了这一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的音乐舞蹈史诗。1985年,王苹任总导演,将中国又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拍摄成上、下两集的彩色宽银幕影片。王苹历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顾问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

为您推荐

王尘无(1911~1938)

王尘无(1911~1938) :   中国电影评论家。江苏省海门县人,曾就学于上海持志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上海加入左联,是左翼戏剧家联盟影评小组的负责人之一,是以夏衍为首的党的电影小组成员之一。从19..

望月优子

望月优子 : 日本电影女演员。生于东京,少年时期曾当过舞女、话剧演员。1941年,在新兴电影制片社森一生导演的《夫妇大鼓》中担任配角,初登银幕。50年代起,望月优子的艺术创作从舞台转向电影银幕,初期主要担任..

王丹凤(1925~  )

王丹凤(1925~  ) :   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王玉凤。祖籍浙江省宁波,1925年8月23日生于上海,1941年开始从影。同年在《新渔光曲》中主演渔家女一角而成名。到1945年止,共拍了20多部影片,大多扮演贫寒的弱女..

王阑西(1912~  )

王家乙(1919~1988)

王家乙(1919~1988) :   中国电影导演。1919年 1月27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医科读书。在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辗转武汉、重庆。1940年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实..

王滨(1912~1960)

王滨(1912~1960) :   中国电影导演。又名王斌。山东省昌邑县夏店乡人,1912年1月24日出生于商人家庭。因爱好文艺,1929年考入北平大学西洋文学系旁听,开始接触进步戏剧演出活动。1930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第..

瓦伊斯,J.

瓦伊斯,J. :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导演,功勋艺术家。1913年3月29日生于布拉格。原学法律。做过记者与电影评论工作。30年代拍摄过一些纪录影片。德国法西斯占领期间,曾在英国从事纪录片工作。1947年起拍故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