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乙(1919~1988)

    王家乙(1919~1988) :   中国电影导演。1919年 1月27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医科读书。在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辗转武汉、重庆。1940年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当演员。在陕北乡村接触到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对他以后在艺术上的成长有较大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到东北文工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他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大型纪录片《人民的新旅大》(1949)。接着,导演故事片《高歌猛进》(1950)、《鬼话》(1951短片)、《葡萄熟了的时候》(1952),戏曲片《蝴蝶杯》(1956),以及中法合拍的儿童故事片《风筝》(1957)。1957年在延边朝鲜自治州深入生活,收集素材,与纪叶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金玉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朝鲜族女共产党员的形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导演手法也比较流畅。1959年,导演了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故事片《五朵金花》。影片富于诗情画意,表现了社会主义山河美、人情美,是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喜剧片。1962年在开罗第2届亚非电影节上,王家乙和女主角杨丽坤分别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1961年,他导演的 《达吉和她的父亲》 是一部描写彝、汉两个兄弟民族两位老人为一个女儿互谅互让的故事。影片表现了无产阶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标志着王家乙在导演艺术上已走向成熟。1965年他导演的另一部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景颇姑娘》,大胆选用当过奴隶的少数民族青年饰演主角,使人物质朴、逼真,体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气质,从而使影片富于民族生活气息。70年代末,王家乙与姜树森、罗太等合作,分别导演了故事片《豹子湾战斗》和《小字辈》,后者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王家乙导演的作品多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热情讴歌了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幸福生活。他导演的民族题材影片以抒情见称,风格明丽,手法细腻;对喜剧的处理流畅、明快而富于浓郁的生活情趣。

为您推荐

王尘无(1911~1938)

王尘无(1911~1938) :   中国电影评论家。江苏省海门县人,曾就学于上海持志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上海加入左联,是左翼戏剧家联盟影评小组的负责人之一,是以夏衍为首的党的电影小组成员之一。从19..

王丹凤(1925~  )

王丹凤(1925~  ) :   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王玉凤。祖籍浙江省宁波,1925年8月23日生于上海,1941年开始从影。同年在《新渔光曲》中主演渔家女一角而成名。到1945年止,共拍了20多部影片,大多扮演贫寒的弱女..

王滨(1912~1960)

王滨(1912~1960) :   中国电影导演。又名王斌。山东省昌邑县夏店乡人,1912年1月24日出生于商人家庭。因爱好文艺,1929年考入北平大学西洋文学系旁听,开始接触进步戏剧演出活动。1930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第..

瓦伊斯,J.

瓦西里耶夫兄弟

瓦西里耶夫兄弟 : 苏联电影的两位导演兼编剧,长期合作时用的笔名。两人并非兄弟,其中,Г.Н.瓦西里耶夫1899年11月25日生于沃洛格达,194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С.Д.瓦西里耶夫1..

突尼斯电影

突尼斯电影 : 1897年突尼斯开始放映外国电影。1907年出现第一家影院。1922年,突尼斯电影工作者A.S.什克里拍摄了第一部短片《迦太基的姑娘》,1923年又拍了第一部长片《大街里的眼睛》,法国统治时期,法国人设有..

瓦依达,A.

瓦依达,A. : 波兰电影导演。1926年3月6日生于苏瓦乌基。曾就读于克拉科夫造型艺术学院。1954年毕业于罗兹高等戏剧、电影和电视学校。曾任助理导演。拍摄过影片《一代人》(1954)等。60年代他拍摄的重要作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