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哲学

    电影哲学 : 研究电影现象的意识形态实质及电影与各种哲学思潮联系的学科。较早出现的这方面的专著是匈牙利的巴拉兹 B.的《电影的精神》(1930)。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提出电影艺术的发展"不仅是艺术的历史,同时也是与此有关的人的历史"的重要论断。近60年来,随着电影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各国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愈来愈把电影作为自己的研究分析对象,电影艺木本身出现哲理化、政治化趋向,各种哲学思潮对电影创作产生日益明显的影响,这种种现象使苏联和西方学术界对电影的哲学和意识形态性质问题更为关注,各种论著不断涌现。其中有两类论著较受人们注意:①从哲学与意识形态角度论述电影。如法国 L.-L.柯莫里与J.纳尔波尼的《电影·意识形态·批评》(2卷,1969),苏联К.多尔哥夫的《资产阶级哲学美学意识危机与电影》(1974)等。②为建立电影哲学而作的努力。在法国,A.巴赞在讨论电影的本性时提出了"影像与被摄物同一"的哲学命题,企图为自己的电影理论奠定哲学基础。G.科恩-塞亚的《影片的哲学原则》(1959)、A.埃弗雷和H.阿热尔运用现象学哲学原则研究电影的论著,也属于这一类的尝试。苏联哲学家和电影学家Е.М.魏茨曼的《电影哲学概说》(1979)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电影哲学包括两个基本范畴:历史──认识论方面和文化──社会学方面。
  关于电影哲学的具体研究对象,目前仍有不少争论。有的主张研究电影与哲学的联系;有的主张研究电影艺术家的哲学立场和电影理论的哲学基础;有的把研究重点摆在当代电影中哲理化、意识形态化、政治化等现象之上;也有的认为,电影哲学作为学科,应在比电影美学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电影艺术与哲学思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但又不能忽视美学作为艺术与哲学的中间环节的作用,防止使电影哲学变为一般哲学,更要避免使它流于庸俗社会学(见电影学)。

为您推荐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 德国克拉考尔(Sigfrid Kracauer,1889~1966)著。克拉考尔是德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电影理论家。1933年移居法国,1941年定居美国。曾任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

电影理论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理论 : 匈牙利巴拉兹(Bele Balazs,1884~1949)著。作者是匈牙利作家、电影理论家、哲学博士。匈牙利苏维埃政府解体后在国外侨居2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祖国。从20年代开始,巴拉兹便在德..

电影作为艺术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作为艺术 : 德国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 )著。阿恩海姆是德国电影理论家、完形心理学家、美学家,于1939年侨居美国,曾在各大学执教,1932至1933年完成了《电影作为艺术》一书。阿恩..

电影哲学诸原理试论

电影:语言体系还是语言活动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语言体系还是语言活动 : 法国麦茨(Christian Metz,1930~ )著。麦茨是当代相当活跃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家。他的这篇著作是以索绪尔的符号学为依据来进行电影研究的最早成果。作者认为电影是..

电影是什么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是什么 : 法国巴赞(André Bazin,1918~1958)著。巴赞是法国当代极有影响的电影评论家和理论家。他创办的《电影手册》杂志成为引导电影批评潮流的大本营,并团结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后来被人..

电影美学与心理学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美学与心理学 : 法国米特里(Jeau Mitry,1907~1987)著。米特里是法国电影学家、电影导演。在二十代,他曾组织过提高观众鉴赏水平的电影俱乐部。《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的第1卷探讨的是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