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毅(1906~1973)

    董克毅(1906~1973) :   中国电影摄影师。浙江宁波人。出身贫苦,父亲是明星影片公司油漆工。18岁在明星影片公司当学徒,悉心钻研摄影技术。1924年与旁人合作拍摄影片《诱婚》。以后独立拍片。1925年,连续拍摄《最后之良心》、《冯大少爷》等 6部影片。他是中国最早使用测光表、镜头纱、渐变的柔和玻璃、偏光镜、可变速的摄影马达等先进摄影技术的摄影师。1928~1931年间,他担任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共18集)的摄影。在影片中运用些新颖的特技镜头。1931年,他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摄影工作。30年代,明星公司出品的多部进步影片,如《狂流》(1933)、《脂粉市场》(1933)、《前程》(1933)、《盐潮》(1933)、《劫后桃花》(1935)、《压岁钱》(1937)等以及轰动一时的《姊妹花》(1933)都是由他负责摄影的。1938~1949年间,他在上海国华影片公司、国泰影业公司、"中电二厂"拍摄了《衣锦荣归》(1947)、《幸福狂想曲》(1947)、《喜迎春》(1949)等影片。1948年,去香港,在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负责电影摄影工作,又拍摄了《南来雁》(1950)、《门》(1951)、《一家春》(1952)、《寸草心》(1953)、《日出》(1956)、《小鸽子姑娘》(1957)、《午夜琴声》(1959)等25部影片。

为您推荐

电影洗片机

电影洗片机 : 亦称显影机。一种能自动冲洗经摄影或印片等方式曝过光的感光胶片,使胶片上的潜影显示出来并完成其他全部所需化学加工过程的机器设备。一般都具有供片收片装置、化学加工药液槽、药液循环系统..

电子电影制片

电子电影制片 : 利用电子手段,主要是电视、录像方法来制作影片的技术。   磁带录像机发明之前,记录和再现活动影像主要依赖感光胶片。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研制成功了最初的实用广播磁带录像机,用磁带来记录..

电影演员

电影演员 : 影片中角色的扮演者、银幕形像的直接体现者和创造者。他以自身的形体声音作为艺术创作、塑造人物形像的手段,依据电影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提供的人物形像,在导演的指导下,塑造影片所要求的银幕..

电影造型艺术

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 : 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是有别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戏剧文学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影片的剧作者,称为影片的编剧。专门从事电影剧本创作的作家,称为电影剧作家。电影..

《董存瑞》

《董存瑞》 : 中国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导演,郭维;摄影,包杰;主要演员,张良等。影片叙述了人民英雄董存瑞一生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虽以真人为题材,又对董存瑞的英雄形象进行..

电影院

电影院 : 给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开始时电影放映是在咖啡馆等处进行的,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有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电影院的发展是和电影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电影从普通银幕电影发展到宽银幕、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