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达尔

米尔达尔:

【生卒】:1927—

【介绍】:

瑞典作家。

父亲是经济学家,出任过瑞典政府贸易大臣,母亲是政治家,出任瑞典驻印度等国大使以及驻日内瓦裁军大臣等。曾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曾在美国上学,当过记者,1955年后成为专业作家。作品有小说、杂文、游记和剧本等。

他的杂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从揭露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国际重大政治问题直到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曾经到过二三十个国家,发表了不少描述这些地方风光景色、社会状况和政治动向的报告文学和游记,成为瑞典60年代报告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来自中国农村的报告》(1963)是他在中国柳林居住3个多月后的调查报告,共400余页,材料详尽,内容真实、叙述细腻,被译成10余种文字,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问题的必读参考材料。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回家》(1954)、《欢悦的春天》(1955)、《变化和存在》(1956)、《洗澡间的水龙头》(1957)、《一个欧洲知识分子的自白》(1964),报道和游记《文化的十字路》(1960)、《中国旅行》(1966)、《阿尔巴尼亚在挑战》(1970)、《中国,革命继续前进》(1970)、《丝绸之路》(1977)、《印度在期待》(1980),剧本《人民大厦》(1953)等。此外,他还写过不少论文、广播剧和电视剧等。

为您推荐

绥斯特朗德

绥斯特朗德:【生卒】:1925—【介绍】: 瑞典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出身商人家庭。早年当过银行职员。1949年后为《新时代报》、《歌德堡商业和海运报》以及《波尼尔文学》杂志等撰写文学评论,1950年起在瑞典电台文学..

尼尔森·皮拉顿

尼尔森·皮拉顿:【生卒】:1895—1972【介绍】: 瑞典作家。早年攻读法律。1921年至1930年当过律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鲍姆比·毕特和我》(1932)描写小偷的故事,获得较大成功。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斯莫兰的悲剧》(19..

诺德斯特罗姆

诺德斯特罗姆:【生卒】:1882—1942【介绍】: 瑞典作家。作品幽默并有神秘色彩,主要有短篇小说集《渔民》(1907)、《瑞典人》(1929),长篇小说《十二个星期天》(1910)、《彼得·斯文斯克的故事》(1-4卷,1923-1927)、《托马斯拉..

诺林

诺尔曼

诺尔曼:【生卒】:1914—【介绍】: 瑞典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父亲是工厂工头。当过锯木厂工人、杂志记者、出版社编辑、社会学院和职工业余学校教员等。作品着重探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讽刺和幽默感。作品..

奥西阿尼尔森

奥西阿尼尔森:【生卒】:1875—1970【介绍】: 瑞典诗人。当过教员和记者。三次获瑞典文学大奖(1917、1919和1933)。诗作注重韵律,小说以描写青年人为主,具有通俗小说性质。作品有诗集《管弦乐队》(1907)、《家和家乡》(1915..

帕尔姆

帕尔姆:【生卒】:1931—【介绍】: 瑞典诗人、文学评论家。父亲是牧师。当过成人高中教员、文学杂志编辑,为波尼尔文学杂志、快报和工人周报等撰写文学评论。获晚报文学奖(1964)。主张诗的内容政治化和格调通俗化,提出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