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里

巴赫里:

【生卒】:1941—

【介绍】:

印度尼西亚诗人。

主张语汇并非传递意思的工具,应该摆脱理解上的羁绊和观念上的负荷,力求字的声和形的统一,创造新词汇,其诗作酷似古代口头文学的“咒辞体”,被认为是给印尼70年代诗歌创作带来新风格的人。他的朗诵风格也独树一帜,令人瞩目,诗集《发狂》(1977)获1978年雅加达艺术协会颁发的优秀诗歌奖,1979年又获东盟文学奖,其他诗集有《0》(1973),还有为数众多的散见各报刊杂志的诗篇及文艺评论。

有时也用英文写作。

为您推荐

比兰

比兰:【生卒】:1933—【介绍】: 印度尼西亚作家。作品大多以现实生活为题,语言幽默,诙谐。作有剧作《大人物》(1958)、《断氧前半小时》(1968),长篇小说《沿着带血足迹》(1968),短篇小说集《塞赛市场的奇事》(1971)、《哦,电..

伊斯坎达

伊斯坎达:【生卒】:1893—1975【介绍】: 印度尼西亚作家。生于苏门答腊。作品善于用正反面对比的手法表现主题,同情“小人物”,但有宿命论倾向,语言被认为是标准的“图书编译局风格”,语法、修词都很规矩严谨。着有长篇小说..

贾明

贾明:【生卒】:1924—【介绍】: 印度尼西亚小说家、剧作家。作品主题鲜明,富于想象。作有剧本《巽达歌声的余波》(1959)、《黑点点》(1957),长篇小说《帕·贝格尔》(1952)、《孩子丢失了》(1963)、《樱花谢了》(1964)、《..

迪妮

埃芝普

埃芝普:【生卒】:1943—【介绍】: 印度尼西亚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行程》(1976)、《偿还》(1979),分别获雅加达文化协会1975、1976年长篇小说创作比赛希望奖。电影剧本《回家》(1976)、《牡砺卵》(1978),诗作多收在《生..

埃芬迪

埃芬迪:【生卒】:1903—1979【介绍】: 印度尼西亚诗人、剧作家。生于苏门答腊巴东,20年代初曾是印尼共产党党员,1926年离印尼去荷兰,成了荷兰共产党党员,在荷期间曾三次被选为荷兰国会下议院议员,二次大战后回国。自20年代初..

哈迪玛查

哈迪玛查:【生卒】:1911—1973【介绍】: 印度尼西亚诗人、作家。着有诗集《查拉》(1950)、《宝石碎了》(1952)、短篇小说集《人及其土地》(1952),长篇小说《一夫多妻制》(1972)、《黄色海岸,碧蓝的海》(1973)及文论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