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43—
【介绍】:
印度尼西亚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行程》(1976)、《偿还》(1979),分别获雅加达文化协会1975、1976年长篇小说创作比赛希望奖。电影剧本《回家》(1976)、《牡砺卵》(1978),诗作多收在《生在沙莱巴》(1966)、《来自望加锡的诗》(1974)两部多位诗人的合集中。
【生卒】:1943—
【介绍】:
印度尼西亚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行程》(1976)、《偿还》(1979),分别获雅加达文化协会1975、1976年长篇小说创作比赛希望奖。电影剧本《回家》(1976)、《牡砺卵》(1978),诗作多收在《生在沙莱巴》(1966)、《来自望加锡的诗》(1974)两部多位诗人的合集中。
伊斯坎达:【生卒】:1893—1975【介绍】: 印度尼西亚作家。生于苏门答腊。作品善于用正反面对比的手法表现主题,同情“小人物”,但有宿命论倾向,语言被认为是标准的“图书编译局风格”,语法、修词都很规矩严谨。着有长篇小说..
埃芬迪:【生卒】:1903—1979【介绍】: 印度尼西亚诗人、剧作家。生于苏门答腊巴东,20年代初曾是印尼共产党党员,1926年离印尼去荷兰,成了荷兰共产党党员,在荷期间曾三次被选为荷兰国会下议院议员,二次大战后回国。自20年代初..
哈迪玛查:【生卒】:1911—1973【介绍】: 印度尼西亚诗人、作家。着有诗集《查拉》(1950)、《宝石碎了》(1952)、短篇小说集《人及其土地》(1952),长篇小说《一夫多妻制》(1972)、《黄色海岸,碧蓝的海》(1973)及文论集《四..
胡里普:【生卒】:1934—【介绍】: 印度尼西亚作家、文论家。生于东爪哇的拉蒙岸,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故事性强,语言生动优美。作有剧本《一对夫妻》(1963),短篇小说集《六个人的故事》(1966),哇样戏《莱西·比玛》(1964),..
胡塔加隆:【生卒】:1941—【介绍】: 印度尼西亚诗人。作品富有想象力,语言形象明快。作有诗集《光辉的日子》(1970)、《最后的嘱咐》(1970)、《献花》(1970)、《努尼克》(1971),儿童故事集《米达的儿时》(1967),其它诗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