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莱-若丽

玛莱-若丽:

【生卒】:1930—

【介绍】:

法国女小说家。

原籍比利时。年轻时曾在美国和巴黎读书。

17岁发表小册子《星期天诗集》。受普鲁斯特影响,1951年发表处女作《修女的围墙》。

作者运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议论了一位少女欲与父亲的女管家进行同性恋的心理状态。此书在评论界博得好评。

她在第二部小说《红房间》(1955)里打算用同样手法表现同一主题,但效果不佳。此后,她改变笔风,放弃原来简洁的笔调和心理分析的手法,采用抒情特点的描写方式和冗长的篇幅,大量创作小说作品。长篇小说《谎言》(1956)以弗朗德勒地区为背景,描写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的凄惨结局。他既没有得到别人的爱,也没有得到自己私生女儿的爱。作者在书中以现实主义的笔触,通过一幕幕异乎寻常、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保持所谓的“良心”、“道德”而编造的种种谎言。小说《天国》(1958)因能较好地反映文学、艺术等社会各界的生活环境而获得妇女文学奖。

小说《阿莱格拉》(1976)则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少女和一个北非的男孩如何在巴黎的孤寂中重新相逢、相互理解的故事。评论家们认为,玛莱-若丽在其清晰透亮的作品中,按照传统结构,讲述了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当今世界的某种真谛。

其他作品还有《要人》(1961)、《征兆与奇迹》(1966)、《夜晚的三种年龄》(1968)等。

此外,她还发表过一些传记与自传,主要有《玛丽·芒西妮》(1965)、《纸房子》(1973)、《居荣夫人》(1978),以及忏悔录《给我自己的信》(1963)等。她在这些作品中描述了个人家庭生活、工作和信仰,并给某些被他人歪曲了的妇女形象加以正名。除写作外,玛莱-若丽还长期在法国一些主要出版社内担任职务,1970年被选为龚古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

为您推荐

马尔里厄

马尔里厄:【生卒】:1915—1976【介绍】: 法国诗人。受超现实主义特别是艾吕雅的影响极深。早期作品中充满了肉欲激情和明亮的画面。1953年,他的诗集《爱情的开端》获阿波利奈尔奖。其他诗作还有《黄昏》(1963,获安托南·阿..

马尔索

马尔索:【生卒】:1913—【介绍】: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生于比利时卢万附近的科坦贝尔。原名路易·卡雷特(Louis Carette)。在卢万学法律。1936至1942年任比利时广播公司职员。战后定居法国。1948年发表现实与幻..

马丁-肖菲埃

马丁-肖菲埃:【生卒】:1894—1980【介绍】: 法国小说家、评论家。早年从事图书与新闻事业。长期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介绍,使他积累了小说创作经验,发表了《贵族称号或冷淡的人》(1924)、《鹰》(1925)、《正派女人们的情人》(19..

马西斯

马松

马松:【生卒】:1915—1969【介绍】: 法国诗人、小说家。生于毛里求斯。基督教徒。1939年移居法国。主张干预生活,关心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抵抗运动并于1942年加入法共(1948年退出),其间编辑出版了抗德国法西斯诗..

莫尔尼埃

莫尔尼埃:【生卒】:1909—1988【介绍】: 法国评论家、戏剧家。原名雅克·路易·塔拉格朗(Jacques Louis Talagrand)。醉心于古希腊文化和法国17世纪古典文学。早年与法兰西行动派成员关系密切,着有大量抨击性政治论文《人..

梅尔勒

梅尔勒:【生卒】:1908—【介绍】: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生于阿尔及利亚的特贝萨市。年轻时通过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雷恩文学院和巴黎第十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服兵役期间,曾在敦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