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莎
华莎:(1933— ) 香港散文家。原名李炎群。常用笔名华莎,曾用笔名马亚。女。原籍广东新会,生于新加坡。现为香港作家联谊会会员。5O年代初参加学生进步组织,投入当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51 年读高中时,因被当局列入黑名单而在组织安排下停学匿藏,1953 年不幸被捕,1955 年夏被遣送回国。翌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6O年毕业后在湖北省文联工作,旋即在《长江文艺》任编辑,第二年远嫁贵州,任职于贵州大学中文系。1975 年移居香港,最初当补习教师,后应征从事语文编辑工作,用两年时间编出一大套中国语文教科书,共 10 册,至今仍为香港中学所采用。1978 年与丈夫创办长沙出版社,十余年来出版了上百部文史教材,终于闯进香港出版界。自小具有文学天赋,也喜爱文学。小学三年级起开始阅读长篇小说。上中学后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文学书,同时开始创作,常向当地的《南洋日报》、《星洲日报》副刊投稿,参加征文比赛,并多次获奖。1955 年新加坡生活出版社选辑她的部分作品出版了处女作《生活的水流》。去香港后,工作之余仍坚持文学创作,“以圆自己从中学时代就形成的当个作家的梦”。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游记。其游记不同于一般浮光掠影地介绍风景名胜之作,而是深刻、细腻地溶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兼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洋溢着个性美、哲学美和人情美。作品讲究构思、剪裁,擅长想象、联想,特别注意语言的锤炼,处处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秦牧在《母女浪游中国》序中称赞她的游记“饶有情趣”,“笔法相当潇洒细腻”,“文字相当精彩”,并认为“作者的写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1982 年游记《我爱金色的内蒙古草原》获“山丹”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生活的水流》(1955)、《母女浪游中国》(1982)、《我的台湾之旅》(1086)、《留美学生家书》(1987)、《追求的脚印》(1989)及文学评论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