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品清

胡品清:(1921— ) 台湾散文家。女。浙江杭州人。父亲是国民党将领,北伐时在长沙战役中军逝。两岁时随祖母离开杭州,定居江西南昌附近乡间,开始了寂寞的童年。祖母经纶满腹,她让 4 岁的孙女背诵经史子集,这种严格的教养为胡品清奠定了中国文学基础,也培养了她日后对多种语言文学的兴趣。小学与中学时期,在母亲的爱抚和师长、同学的宠爱、羡慕中度过。抗日战争中,她考取迁至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去重庆,在南开中学教英文,在中央通讯社任英文编辑。在法国大使馆任译员时与威理结婚,曾随夫去曼谷、巴黎。在巴黎大学研究现代文学。通过了博士候选人资格检定考试,后因婚变及眼疾未完成博士论文。在巴黎的 6 年间,她写了一本法文诗集《彩虹》,编译了一本法文中国古诗选和一本新诗选。还经常在诗人俱乐部或法国电视公司介绍中国诗歌,也曾出席过一次在比利时开的国际诗人年会。1962 年回台湾,一直在中国文化学院法文系和法国文学研究所任教授,后又在政战学校外文系授课。她能用 4 种文字阅读,3 种文字写作。作品文笔优美,富有哲理。早期爱写诗歌,后从事散文创作。自认为“在我的世界里,有缠绵悱恻,也有慷慨激昂”,“我的爱国诗文不会流于宣传八股,连我的文学评论也经过美化诗化”。又说:“我不说自己的文章好,但是我说自己的文章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其中没有一点膺品”。已出版的作品有诗集《法译中国古诗》、《法译中国新诗选》、《法文诗集》、《胡品清译诗及新诗选》、《人造花》、《梦的船》,散文《梦幻组曲》、《晚开的欧薄荷》、《最后一曲圆舞》、《芒花球》、《仙人掌》、《水仙的独白》、《芭琪的雕像》、《巴黎的忧郁》(翻译),小说《世界短篇名著选译》、《寂寞的心灵》(翻译)、《克丽西》(翻译》、《秋之奏鸣曲》,文艺理论《现代文学散论》、《法国文学简史》、《英文李清照评传》、《西洋文学研究》、《中西文化之比较》(翻译)等。

为您推荐

胡菊人

胡菊人:(?— ) 香港文学批评家。本名胡秉文。男。原籍广东顺德县。16 岁随表哥到香港。当过校役和教堂杂工。后入珠海学院半工半读。不久进友联出版社资料室工作。此后曾任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中报》总编辑,与著名报..

胡兰成

胡兰成:(1906—1985)旅日小说家。别名张嘉仪。曾用笔名览乘。男。浙江绍兴县人。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毕业后,考入绍兴第五中学。15 岁赴杭州就读于教会设立的蕙兰中学,毕业考试前夕因故被学校开除。1925 年与唐玉凤结婚后..

侯建

侯建:(1924— ) 台湾文学评论家。笔名建人。男。山东菏泽人。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曾任考试院考试委员、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1974)、《20 世纪文学》(1976)、《文学思想书》(1978)、《文..

后希铠

呼啸

呼啸:(1922— ) 台湾小说家。原名胡秀。男。生于福建林森县。幼年在乡村度过。1944 年从军,在江西莲荷青年军干训团受训后,分派到青年军二○八师,历任中尉、上尉、少校等军职。抗战末期从福建省立师专毕业。抗战胜利后,部队..

胡北离

胡北离:(1931— ) 台湾诗人。女。原籍江苏泰州市。1948 年抵台。退役后在台湾大学文学系当旁听生。1959 年始在台湾《人间世》、《中华杂志》上发表《静静的独白》、《爱想家乡的乡下人》等散文和抒情诗。1968年与丈夫孙..

红叶

红叶:(1935— ) 香港诗人。原名陈煜坤。笔名红叶、杨绮云、烈日、白桑、珠玑、煜坤等。男。广东花县人。现为香港作家协会永久会员,香港作家联谊会永久会员。初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去当学徒,1954 年为市政事务署工人,晚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