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文

朱天文:(1956— ) 台湾小说家。女。祖籍山东临朐,生于台湾凤山。1978 年毕业于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曾主编《三三集刊》、《三三杂志》等。生于小说世家,其父朱西宁是台湾著名的军中作家,妹朱天心亦为台湾青年女作家。这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宗教信仰对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1977 年朱天文与一批热爱文学的年轻人合力创办了《三三集刊》,反映出她一定的文学观。前一个“三”代表三民主义,后一个“三”代表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真神。他们自称三三群士,抱持着中国传统“士”的胸襟,倡言“士之自觉”,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在文学上做更大的发挥。1972 年朱天文还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一篇小说《仍然在殷勤的闪烁着》刊于《联合报》副刊,自此创作不辍并多次获奖。1976 年获首届《联合报》小说奖第三名,1982 年获。《时报》第五届文艺奖小说优等以及《联合报》征文佳作。除小说、散文创作外,朱天文还涉足剧本编写, 1982 年她将自己的得奖作品《小毕的故事》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后,轰动一时,成为“台湾乡土电影热”中第一部打响的影片。她的《风柜中来的人》和《冬冬的假期》拍成电影后,也很引人注目,前者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1985 年写的《童年往事》获金马奖原著剧本。作品结集的有短篇小说集《乔太守新记》(1977)、《传说》(1981)、《最想念的季节》(1984),散文集《淡江记》(1980)、《小毕的故事》(1983)、《三姊妹》(与人合集,1984)等。短篇小说《小毕的故事》描写了大陆去台的下层人员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他们潜意识中的思乡情怀,这在以描写男女情爱为主的台湾青年女作家笔下,是比较新的题材。朱天文的作品大多柔美、细腻,自然清新,《三三集刊》在她的主持下,也办得“清新可喜”。

为您推荐

朱慧洁

朱慧洁:(1916— ) 台湾作家。原名朱慧椒。笔名茵露、泡沫、莺怒、伶仃等。女。原籍浙江江山。毕业于南京女子法政学校。早年对文学颇有兴趣。曾先后在南京各报副刊发表文章。后随长兄去上海,在《申报》、《新闻报》等副刊..

朱立民

朱立民:( 1920— ) 台湾学者。男。上海市人。中央大学文学士。美国杜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现任淡江大学教授兼行政副校长。是《中外文学》和《淡江评论》创办人。致力于推动..

朱佩兰

朱佩兰:(1935— ) 台湾翻译家。女。台湾嘉义人。台湾省立嘉义女中毕业。1966 年 6 月 27 日在《联合报》发表第一篇译作《冰点》。曾获第十六届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文学翻译)。其译著颇丰,主要有《冰点》(1966)、《望乡..

朱陵

朱介凡

朱介凡:(1912— ) 台湾作家。字依萍。笔名寿堂、一平、朱可、陈敷、张大山、漆思鲁、秋晖等。男。生于湖北武昌。国民党军校高等教育班二期毕业。历任河南密县政府科员、新闻报编辑、周刊主编、月刊主编、汉口《正义报》..

朱沉冬

朱沉冬:(1933— ) 台湾诗人。笔名辰东。男。生于江苏南通。江苏省师院社教系肄业。1959 年自习绘画,曾从事教职多年。1975 年辞退教职,受聘报社任副刊主编、影艺版主编及文教记者等。1981年专事绘画创作。曾主编《诗与音乐..

朱光熹

朱光熹:(1934— ) 台湾诗人。笔名朱朗。原籍山东。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外文系,现任教于台湾省立南投高中。1952 年开始写诗。作品散见于《自立晚报》“新诗”周刊及《诗志》、《野风》等刊物。1965 至 1973 年,间事译作,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