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原

胡秋原:(1901— ) 台湾文艺评论家。本名曾佑,又名业崇,字石朋。笔名有石明、末明、秋生、冰禅、胡冬野等。男。湖北黄陂县人。1925年入武昌大学读理工。1928 年入复旦大学学中文。1929 年留日,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1931 年暑假回国探亲游览,时值“九·一八”事变发生,遂放弃日本的学业,滞留上海以写作为生。1933 年参加由十九路军组织策划的“福建人民政府”,任文化部长。事败后,逃往香港,又被捕解递出境。之后,流亡南洋、印度、埃及、英国、苏联、美国。“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立即回国参加抗战。1949 年后,去香港、台湾。1988 年胡秋原无视国民党的警告,回大陆观光访问。胡秋原除长期担任国民党参政员和立法委员,从事政治活动之外,还热衷于文化运动。曾任《中央日报》副总主笔,创办过《祖国》、《民主政治》、《文化评论》、《中华杂志》等刊物。1931 年他写了《阿狗文艺论》、《勿侵略文艺》等文。自称为“自由人”或“第三种人”。1932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了他的著作《唯物史观艺术论》。该书写于 1929 年至 193O 年。胡秋原后来谈及该书说:“系以普列汉诺夫理论为中心,搜集了当时我能看到的马克思派与非马克思派关于艺术的主张以作比较,并确立了我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要点是:唯物史观是理解社会、文化、文艺起源变化唯一正确的方法,然而政治价值与艺术价值必须区别”。“艺术价值是情绪的冲人之力”。“美与道德一样,纵无绝对的标准与法则,也有相对的法 则,美是使社会的人类起兴味的东西,道德亦是社会共同需要的轨范。  因此,我主张文艺自由,反对以任何政治上的党派主义指挥文艺,也就是反对所谓文艺政策。”所以,该书也是反对左翼文艺运动,参加论战的重要著作。在 70 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胡秋源积极支持乡土文学作家,写下了《中国人立场之复归》、《民族主义文学与殖民地经济》、《谈“人性”与“乡土”之类》等文章,称赞乡上文学回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立场。此外,胡秋原还参予台湾《疾风》杂志的论战。胡秋原兴趣广泛,文章涉及社会、政治、哲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著作颇为丰厚。现在台湾出版界正陆续出版巨著《胡秋原文章类编》,凡 26 种。较为著名的论著有《唯物史观艺术论》、《民族文学论》、《古代中国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学艺术论集》、《文化复兴与超越前进论》、《一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纲》等。

为您推荐

胡菊人

胡菊人:(?— ) 香港文学批评家。本名胡秉文。男。原籍广东顺德县。16 岁随表哥到香港。当过校役和教堂杂工。后入珠海学院半工半读。不久进友联出版社资料室工作。此后曾任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中报》总编辑,与著名报..

胡兰成

胡兰成:(1906—1985)旅日小说家。别名张嘉仪。曾用笔名览乘。男。浙江绍兴县人。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毕业后,考入绍兴第五中学。15 岁赴杭州就读于教会设立的蕙兰中学,毕业考试前夕因故被学校开除。1925 年与唐玉凤结婚后..

胡品清

胡品清:(1921— ) 台湾散文家。女。浙江杭州人。父亲是国民党将领,北伐时在长沙战役中军逝。两岁时随祖母离开杭州,定居江西南昌附近乡间,开始了寂寞的童年。祖母经纶满腹,她让 4 岁的孙女背诵经史子集,这种严格的教养为胡品..

侯建

后希铠

后希铠:(1917 一)台湾小说家。男。云南西畴人。私立中法大学文史系肄业。曾任昆明《中央日报》采访主任、副总编辑,吉隆坡中文《虎报》副刊主编,缅甸华桥职业学校校长,新加坡官立华新中学下午班主任。去台后历任台中私立中..

呼啸

呼啸:(1922— ) 台湾小说家。原名胡秀。男。生于福建林森县。幼年在乡村度过。1944 年从军,在江西莲荷青年军干训团受训后,分派到青年军二○八师,历任中尉、上尉、少校等军职。抗战末期从福建省立师专毕业。抗战胜利后,部队..

胡北离

胡北离:(1931— ) 台湾诗人。女。原籍江苏泰州市。1948 年抵台。退役后在台湾大学文学系当旁听生。1959 年始在台湾《人间世》、《中华杂志》上发表《静静的独白》、《爱想家乡的乡下人》等散文和抒情诗。1968年与丈夫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