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博:(1925— ) 台湾剧作家、游记作家。字巷波。笔名莫珍妮、莫珍莉。男。原籍四川大足。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3031949 年去台湾,任《中华日报》、《中央日报》两报通讯记者。其间所撰发的长篇通讯《养女湖》和《蚵女》,经改编后搬上银幕,后者曾获第十一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1952 年冬当选为高雄县第二届县议员,旋兼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高雄县社会大队第二大队长。1956 年 8 月起先后担任《中国时报》文教、影剧记者、主编及副主任。公余编写国语、台语剧本,经摄成电影的有《深情比酒浓》、《黄昏故乡》和《文夏历险记》等 6 部。1968 年 4 月转任台湾教育部秘书兼新闻发言人。翌年 5 月调任台湾教育部文化局第二处处长逾 4 年。任内曾竭力拓展台湾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建立了演艺人员出国审查制度。其间以各类型艺术团队副领队、领队身份,率团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菲律宾及拉丁美洲各国访问。1974 年冬调为台湾教育部专门委员。1977年冬参加台湾文化建设规划及起草工作。1978 年 12 月始仕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长。其著作除上述剧作外,还有游记《无奇不有》(1980)、《拉丁美洲新貌》、《美国边城散记》、《拉丁美洲风情》、《拉丁美洲见闻》、《马来风情》和《洋妞群像》等。其游记笔调流畅而略带诙谐。
为您推荐
林锺隆:(1930— ) 台湾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笔名林外等。男。台湾桃园人。台北师范普通科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6 年。后高考教育行政人员及格,高中历史、国文教师试验检定及格,改任初中教员 12 年,高中教师 12 年,于服务满 3O..
凌叔华:(1900—1990)旅英作家。原名凌瑞棠。笔名素心、叔华。女。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北京。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27 年与现代作家陈西滢结婚。1946 年随夫去伦敦。1954 年任新加坡南海大学文学院教授。1960年曾回大陆..
灵渊:(1945— ) 香港诗人。本名蔡奕灵。笔名游子、国魂、野鹤。男。福建晋江县人。现为香港龙泉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负责人,香港作协会员,龙香文学社同仁。出身于华侨家庭。1958 年全家从晋江祥芝迁入厦门市。曾就读于厦门..
林贞羊:(1909— ) 台湾学者。原名林贞祥。男。福建东山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赴台后曾任台湾长官公署专员、台南市政府民政科长,又曾任台南师专教授多年,现已退休。主要著作有《老子与墨子》、《国学导论》、《要怎样教国文..
林宗源:(1935— ) 台湾诗人。男。台湾台南市人。台南第二中学高中部毕业。曾先后就业于农业、鱼塭、旅社、食品店,社会生活体验丰富。早期在《蓝星》、《现代诗》上发表作品。处女作《醉影集》等作品抒情浪漫。1959 年出..
林以亮:(1919— ) 香港文学评论家、诗人。本名宋淇。男。其父为著名现代戏剧家宋春舫。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研习旧体诗。1949 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电懋公司制片主持人、邵氏电影公司编审、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