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源:(1935— ) 台湾诗人。男。台湾台南市人。台南第二中学高中部毕业。曾先后就业于农业、鱼塭、旅社、食品店,社会生活体验丰富。早期在《蓝星》、《现代诗》上发表作品。处女作《醉影集》等作品抒情浪漫。1959 年出任现代诗社社长。1964 年加入笠诗社,此后创作日趋现实。诗作具有锐利的社会批判性,语言平朴,并极力鼓吹台语诗创作。《滴落乳水的土地》是替画家作品的插诗,希冀以此开拓新诗的实用功能,为新诗的普及探索道路。1989 年被选为台湾笔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76 年曾获吴浊流新诗奖。已出版的诗集有《力的建筑》(1965)、《食品店》(1976)、《补破梦》(1984)、《力的舞蹈》(1984)、《浊水溪》(1986)、《林宗源台语诗选》(1988)和日语诗集《严寒·冻不死的梦》。台语诗《一支针铺出一个无同款的世界》作于 1970 年,后被选入《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诗歌卷》。该诗通过既不识字又缺乏地理知识的母亲为儿修剪地图的故事,表达了人民对于团结、和平的大同世界的希望。隐喻亮丽豁达,用语平朴,但不懂得台语的读者,理解有一些阻隔。
为您推荐
林锺隆:(1930— ) 台湾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笔名林外等。男。台湾桃园人。台北师范普通科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6 年。后高考教育行政人员及格,高中历史、国文教师试验检定及格,改任初中教员 12 年,高中教师 12 年,于服务满 3O..
林贞羊:(1909— ) 台湾学者。原名林贞祥。男。福建东山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赴台后曾任台湾长官公署专员、台南市政府民政科长,又曾任台南师专教授多年,现已退休。主要著作有《老子与墨子》、《国学导论》、《要怎样教国文..
林以亮:(1919— ) 香港文学评论家、诗人。本名宋淇。男。其父为著名现代戏剧家宋春舫。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研习旧体诗。1949 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电懋公司制片主持人、邵氏电影公司编审、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研究..
林幼春:(1880—1939)台湾诗人。名资修,字南强,号幼春,晚年又号老秋。男。台湾台中县人,祖籍福建龙溪,生于福州。其家庭为雾峰望族,他是著名汉诗人林痴仙之侄、林献堂之堂侄。为台湾民族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1..
林咏荣:(1911—— ) 台湾诗人、传记文学作家。字沁芬,号友梅轩主。笔名雷一鸣。男。生于福建闽清县。世代务农。父兆麟,字炳珍,改营小本生意。因家庭贫穷,靠半家教半读,先后毕业于私立福州国学专修学校、私立福建学院法律学系..
林越峰:(1909— ) 台湾小说家。原名林海成。男。台湾台中县人。小学毕业,其后读过 3 个月夜校,2 年汉文私塾。20 岁时参加台湾文协办的读书班,后加入文协并当选为文协台中丰原支部委员。文协被迫停止活动后,加入过张深切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