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

林文月:(1933— ) 台湾散文家。女。台湾彰化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是台湾著名学者和诗人连雅堂的外孙女。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授六朝文学和中日比较文学。曾任台湾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第八届理事。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京都一年》(1971)、《读中文系的人》(1978)、《遥远》(1981)、《午后书房》(1986)、《交谈》(1988),传记《谢灵运》(1977)、《连雅堂》(1977),古典文学评论集《谢灵运及其诗》(1966)、《澄辉集》(1967)、《山水与古典》(1976),译作《源氏物语》、《枕草子》、《圣女贞德》、《南丁格尔》、《居礼夫人》、《小妇人》、《基度山恩仇记》等。曾获 1986 年第九届《时报》散文推荐奖、“国家文艺奖”。台湾学者何寄澎认为,“林氏散文最值得注意的是她对生命的观照以及对事物的同情与关怀;而更难得的是她把由思辨至体悟的全部过程加以极精致而优美的铺陈,乃使作品精致中有理趣,理趣中有情致  诚可谓突破散文文体之模式。”(《真幻之际,物我之间》)。代表作《步过天城隧道》原载散文集《午后书房》。作品写作者步行上天城山、穿过天城隧道的一路上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过隧道一节结合作者所见的情景,成段引用了川端康成《伊豆的踊子》、松本清张《天城之夜》中的文字,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感受情绪上的变化,最后引用苏东坡《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的词句,点出“人人都不免于走过长长的隧道,所有旧欢新愁的种种,也必然一一通过隧道,复又一一消失其间”的感悟。何寄澎评价此文“写法精致高妙,尚无见可出其右者”。

为您推荐

林文义

林文义:(1953—          )     台湾散文家。男。台湾台北市人。台湾艺术专 科学校毕业。曾任报刊、杂志编辑,后专事写作、绘画。现任自立报系研究 室研究员。1971 年在《联合报幅》副刊发表散文处女作,..

林文煌

林文煌:(1947— ) 台湾小说家、散文家。笔名浮末。男。台湾苗栗县人。毕业于世界新专编采科。曾任《台湾日报》记者,现为高雄县中学教师。著有短篇小说集《渡过怒吼的河》(1979),散文集《林文煌自选集》(1981)等。..

林文锦

林文锦:(1948— ) 新加坡华人散文家、小说家。笔名林锦、林景、林犁等。男。祖籍福建安溪县。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曾任初级学院教师。现任职于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为新加坡文艺研究会理事、新加坡作家协会受邀..

林太乙

林适存

林适存:(1914— ) 台湾小说家。笔名南郭。男。湖南湘乡人。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革命实践研究院。曾任《香港时报》编委,《中华日报》主笔、主任、副刊主编。曾创办香港《文艺新地》(月刊),主编《党军日报》副刊、台北《幼..

林婷婷

林婷婷:(?— ) 菲律宾华人散文家。笔名林亭、晓亭、雨亭、心怡等。女。祖籍福建晋江,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现居菲律宾和美国。国立菲律宾大学比较文学硕士。为菲律宾拉刹大学中国研究讲师、菲华文艺协会发起人之一和第二届秘..

林少雯

林少雯:(1950— ) 台湾散文家。笔名颖芬、颖凡、长林等。女。原籍广东蕉岭县。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华新电缆公司管理员、办事员、课员,中视公司编剧、作文教师、广播公司编剧等。现任台湾环境绿化协会特约撰述,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