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双不

林双不:(1950— ) 台湾小说家。本名黄燕德。笔名碧果、林双不。男。台湾云林人。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曾任教于中兴大学,后有感于中学教育对培养青年人的重要,便辞去大学教职,任高中国文教师。13岁时开始发表作品,曾写有散文、诗歌和小说。1980 年以来,以创作小说为主,尤其以创作政治小说而闻名。他的《黄素小编年》、《大学女生庄南安》、《番鸭仔群》、《小喇叭》等作品,被视为 80 年代台湾人权小说的代表作。其中《黄素小编年》,突破了“二·二八”事件题材禁区,描写一位随母亲采购结婚用品的天真少女,受此事件无故牵连,被判为死刑,后改为无罪释放,却患了严重精神病的悲惨故事。他的作品充满了向社会挑战的气概。据说,1980 年以来作家使用“林双不”这一笔名,是想表达“不妥协、不怕死”的意思。因此,他被称为“历史与现实的啄木鸟”。在文学观念上,他则“将文学推为改革现实近身肉搏的工具”(彭瑞金语),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在艺术上,作家追求大众化,语言朴实,结构单纯,以事件为主,不作夸张的人物心理描写,主题表达浅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班会之死》(1970)、《李白干杯》(1973)、《拨一个电话给我》(1978)、《台湾种田人》(1983)、《笋农林金树》(1984),另有散文集《一盏明灯》、《放生鸟》、《事事关心》等。

为您推荐

林适存

林适存:(1914— ) 台湾小说家。笔名南郭。男。湖南湘乡人。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革命实践研究院。曾任《香港时报》编委,《中华日报》主笔、主任、副刊主编。曾创办香港《文艺新地》(月刊),主编《党军日报》副刊、台北《幼..

林少雯

林少雯:(1950— ) 台湾散文家。笔名颖芬、颖凡、长林等。女。原籍广东蕉岭县。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华新电缆公司管理员、办事员、课员,中视公司编剧、作文教师、广播公司编剧等。现任台湾环境绿化协会特约撰述,专..

林仁超

林仁超:(1919— ) 香港文学评论家。字伟立。男。祖籍福建林森,生于广东广州市。早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后在文化大学研究院毕业,获英联邦普斯敦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以后一直在香港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历任香港远东书院教务主任兼教..

林群盛

林攀龙

林攀龙:(1901—1983)台湾文学评论家。字南阳。男。台湾台中县人。祖籍福建龙溪。出身雾峰世家,是林献堂的长子。1909 年 8 岁时赴日读书。受社会和家庭影响,青年时即投身台湾民族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1919 年在东京第五高..

林琼

林琼:(1930— ) 新加坡华人散文家。原名林金拉。笔名林诗天、晓琳、林锦劳等。男。祖籍福建永春。生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义安学院中文系文学士。现任教师。1982 年任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理事会财政,1980 年至 1990 年任新加..

林佩芬

林佩芬:(1957— ) 台湾小说家。女。祖姓钮祜禄氏,后家族迁到浙江鄞县、上海市。生于台湾基隆市。满族。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肄业。曾任《书评书目》编辑,后从事专业写作。现任台湾满族协会秘书、理事长特别助理。主要作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