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剪云

林剪云:(1956— ) 台湾小说家。原名林素珍。女。祖籍福建南安,生于台湾屏东。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国中教师,现专事文学创作。早年因生活所迫,家人来台寻机,受尽排斥,因而自幼就有着沧海桑田的异乡人之感。求学期间作文能力出众,常受老师嘉奖,并自然而然地走上写作之路。16 岁时首次在《中华日报》副刊发表处女作《雨停了》,被主编认为是有潜力的作者。后又连续发表《凋谢的凤凰花》、《给荣小札》、《旺阳山打工记》等十几篇散文小说。这些作品内涵深刻,挖掘了人性的弱点,对自尊惨遭蹂躏的弱势族群充满着同情。作品大多充满悲剧色彩。1984年创作了长篇小说《花自飘零》,因“自认作品不够成熟,没有提早献丑的必要”,迟至 1988 年才发表。这一年,短篇小说《新烂柯山传奇》获新闻局电影剧本故事奖。翌年,《阳光下的囚犯》获全国教师文艺营小说奖。1986年《发》获《中华日报》小小说首奖。1989 年,她辞去教职,专心写作,以梦为砖,以情为基,以文为墙,砌成美丽的文学家园。已出版短篇小说《凋谢的凤凰花》(1978)《扭曲的画像》(1979)、《吹泡泡》(1980)、《抢》(1980)、《为人师者》(1980)、《蝴蝶之死》(1980)、《人在江湖》
(1981)、《慕情》(1983)、《爱》(1984)、《归程何处》(1984)、《阿生伯之死》(1984)、《新烂柯山传奇》(1984)、《职业妇女》(1984)、《女子情爱》(1985)、《泼猴仔的周记》(1985)、《最后一朵玫瑰》(1985)、《灯火阑珊》(1985)、《阳光下的囚犯》(1985)、《破窑新记》(1985)、《我的学生秀兰》(1985)、《疯子与乩童》(1986)、《青春恋梦》(1986)、《街头传奇》(1986)、《广告时代》(1986)、《高足》(1986)、《翘家的孩子》(1986)、《赢得岁月》(1987)、《离魂记》(1987)、《成长》(1988)、《茶花弄晚》(1988)、《玻璃鱼》(1989)、《实习教师》(1989)、《天使的另一面》(1989)、《独行客》(1989),长篇小说有《火浴凤凰》(1987)、《花自飘零》(1988)、《情伤》(1989),小小说《发》(1986)、《闯入者》(1988)、《天堂鸟》(1988)、《红尘浮生》(1988)、《情人之约》(1988)、《解结》(1988)、《钓》(1988)、《月圆》(1988)、《通向天堂的那道彩虹桥》(1989)、《门里门外》(1989)、《生死盟》(1989),散文《给荣小札》(1979)、《旺阳山打工记》(1979)、《扮杀手》(1986)、《记得当时年纪小》(1986)、《人生有情泪沾臆》(1987)、《身在情长在》(1988)、《无悔》(1988)、《绿树成荫子满枝》(1989),及议论文和访问报道《现代人仍重男轻女》(1986)、《雏妓泪》(1989)、《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1989)等。

为您推荐

林方

林方:(1942— ) 新加坡华人诗人。原名林赐龙。曾用笔名子范、柳青、帝龙、水东流、范爱静、萨那隆等,主要笔名林方。男。祖籍广东潮安。曾就学于新加坡义安学院中文系。1966 年后从事印刷业,任缤纷彩印工业经理。学生时代..

林海音

林海音:(1919— ) 台湾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女。祖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大阪。幼时随父母迁居北京城南,曾就读于原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后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担任过《世界日报》记者。 1948 年,她同丈夫夏承..

林衡道

林衡道:(1915— ) 台湾小说家。男。台湾台北县人。自幼到日本接受教育,仙台东北帝大经济系毕业。曾任台湾大学副教授、高雄医学院讲师,中国文化学院、淡江文理学院等校的教授,台湾省文献会副主任委员。 1982 年退休后,执教于..

林焕彰

林佛儿

林佛儿:(1941—         )     台湾作家。笔名林白、郁人。男。台湾台南人。 14  岁从国民学校毕业后,曾在印刷厂当学徒,做机关工友。业余补习英、法文,学过建筑、绘画与摄影。1961 年曾入新儒学院,一年后自..

林海宴

林海宴:(1931— ) 台湾小说家。男。籍贯湖南湘阴县。毕业于政工干校新闻系。现在台湾《经济日报》任职。19 岁开始小说创作,1950 年至 1961 年在台湾各报刊和香港、马尼拉等地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其作品大多描写受过中..

林芳年

林芳年:(1914— ) 台湾诗人、小说家。原名林精鏐。男。台湾台南人。毕业于麻豆公学校高等科。1934 年加入台湾文艺联盟加里支部,从事新文学运动,是日据时代盐分地带文学拓垦者之一。台湾光复前担任佳里街后场庶务课长,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