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参天:(1904—1972)马来西亚华人小说家。曾用名林莽。男。生于浙江省。在中国接受教育。约于 1927 年间离开中国赴南洋,从事文化教育工作长达 37 年。曾任吉隆坡培才小学校长。1964 年退休。1972 年 11 月病逝于吉隆坡。1930 年舟始在新加坡《新国民日报·瀑布》、《星洲日报》副刊“野葩”和《文艺周刊》等报刊发表许多作品,如独幕剧《病榻之前》、《我愿跟他去》、《隐痛》、《金漂》、《叛逆》、《浔阳江上的悲剧》等。1936年 7 月由上海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浓烟》,列入傅东华主编的《文学丛书》。作品真实反映了二三十年代马来亚华侨教育界的黑暗现象,出版后引起马华文坛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评论者们撰文称赞小说提供了比任何历史文献更真实更生动的图画,并就其中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论争。这部小说不仅是林参天的代表作,也是马华文坛第一部长篇小说,对马华新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50 年代后期又被李汝琳编入《南方文丛》重新出版。1937 年至 1938 年创作长篇小说《热瘴》。该作系《浓烟》的姊妹篇,仍以马来亚华侨教育为题材,1961 年亦列入李汝琳主编的《南方文丛》,由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此外,他还著有短篇小说集《头家与苦力》(与人合集,1951)、《余哀》(1960,列入《新马文艺丛书》第 3 辑)以及《中国新文学二十年》等。
为您推荐
廖汀:(1937— ) 台湾小说家。笔名潭潭。男。四川成都市人。高中毕业。在军中曾任通信官、电台台长、分队长等职。退役后历任编辑、《文坛》月刊主编。1959 年处女作发表于《野风》杂志,此后创作了大量长中短篇小说。曾获..
林柏燕:(1936— ) 台湾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男。台湾新竹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文学评论诗《文学探索》(1973)、《文学印象》(1978),短篇小说集《暗夜的水底寮》(1974),长篇小说《异乡之女》(1977),另编选《六十..
廖清秀:(1929— ) 台湾小说家。男。原籍台湾台北县。任职于台湾省气象所。文学创作受吴浊流、林海音、钟肇政影响颇深。和《台湾文艺》有密切关系。作品大多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笔致细腻,内含深刻。..
亮轩:(1942— ) 台湾散文家。本名马国光。男。辽宁金县人。1947年随家去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小学、附中、台北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后去美国留学,入纽约市立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广公司节目主持人、制作..
廖汉臣:(1912—1980)台湾作家。笔名毓文、文澜等。男。台湾台北市人。1926 年毕业于老松公学校。此后当过店员、工人、听差。其间断断续续在艋舺名师颜饬山的梦觉书房里读过一年多汉文。1933 年任《新高新报》汉文记者、..
廖莫白:(1956— ) 台湾诗人。本名廖水来。男。台湾彰化县人。
台中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现从事小学教育。70 年代中期加入《诗人季刊》。
80 年代中大力提倡并实践政治诗创作,“诗,向民间回头,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