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可

李星可:(1913— ) 新加坡华人剧作家。男。生于北平。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是北平钟表业和当业的知名人士,又是《大公报》和《益世报》创办者之一。本人从小入法国学校学习法文,后入北京大学和中法大学攻读中法文学。毕业后负笈欧洲,先在比利时鲁文大学攻读哲学,后转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欧洲中古史。1937 年抗战爆发后,弃学回国,投身新闻界,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曾遍游粤、桂、湘、鄂、陕、延安、内蒙等地。后加入空军,任法国志愿军、中国空军第四十一队副队长。后又任国民党中央社驻越南河内、海防特派员。以后辗转缅甸、印度等地,回国后任自由法国驻中国新闻处副处长,兼中英文部主任。40 年代在重庆期间,曾与老舍、茅盾、曹禹、曹靖华等人组织中外文艺联谊社,为该社 17 名编委之一。1945 年抗战胜利后南赴西贡,后到新加坡,创办新加坡法新社东南亚总社。嗣后历任《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社论主笔,南洋大学、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和新加坡大学兼职讲师。70 年代曾在巴黎大学和外语翻译研究院任教,获法国国家功勋骑士奖章。李星可在戏剧创作上成就较著,曾出版戏剧集《桥上》(1957)、《报穷》(1958)、《快艇》(1960)、《绿洲》(1961)、《鬼》(1961)、《荒岛》(1961)、《大众顾问》(1961),历史剧《鶺鴒恨》(1960),电影剧本《乱世春秋》(1959)等。文艺评论家赵戎曾指出,李星可的剧作产量丰富,超过南来的著名戏剧家夏衍、吴天等人,其剧作语言“简洁明快”,“有高度的艺术性”,对马华青年剧作家颇有影响(《论李星可的戏剧》)。但也有人批评他的某些作品“打诨太多,转成滑稽”,“减低了作品应有的严肃性”(方修语)。在戏剧创作同时,他还从事戏剧研究,著有《我谈京剧》(1955)、《怎样欣赏中国戏》(1957)、《南洋与中国戏》(1962)等著作。他曾翻译出版了韩素音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餐风饮露》上册(1958)和《青山不老》(1959)两种,又将马华小说译成英文出版。在长期新闻工作中,他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先后编成《政论选集》(1963)、《政论新集》(1967)、《政论近集》(1969)、《政论选集外编》(1988)等出版。 1989 年出版《十八年后归去来》一书。

为您推荐

李拾荒

李拾荒:(1946— ) 新加坡华人小说家。原名陈中良。曾用笔名柏敖、江飒、江小川、徐柏敖等,主要笔名李拾荒。男。祖籍福建安溪,生于新加坡。早年在新加坡立化中学读书。初中三年级时开始创作小说、散文等作品。70 年代从事..

李晓丹

李晓丹:(1929— ) 台湾小说家、剧作家。男。原籍山东滕县。日寇入侵中国后,随家人避居偏远小镇,在一座半私塾半学堂式小学学习古文,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后由江苏学院经济系毕业,历任军事新闻社特派员,《中国时报》、《联..

李少儒

李少儒:(1928— ) 泰国华人诗人。男。祖籍广东省揭西,生于中国。早年在国内接受教育至初中毕业。赴泰后,先后在厦门大学以及台湾中华函授大学文史系进修。50 年代曾任华文报社的漫画助编,并在报上开辟漫画专栏。70 年代任教..

李向

李升如

李升如:(1912— ) 台湾诗人。别号继起。笔名小年、浪者。男。原籍山东泰安市。山东大学毕业。曾任山东省政府秘书、山东省立政治学院讲师、中学教师、商专及工专讲师、中国文艺协会台中分会值年常务理事。现为台湾省文艺..

李双泽

李双泽:(1949—1977)台湾小说家。男。福建晋江人,生于菲律宾。幼年随母亲到台湾,定居于淡水。淡江文理学院数学系肄业。1975 年、1976年两次去西班牙和美国学习绘画。在校时开始文学创作,亦擅长音乐、摄影等。是台湾校园歌..

李寿章

李寿章:(1939— ) 马来西亚华人诗人。笔名难明、史敖等。男。原籍广西北流。早年毕业于振林山明德小学和负笈新山友联英校,略受中、英、巫中等教育。先后任《星洲日报》振林山、淡杯区特约通讯记者 12 年,《马来西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