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瑰

李曼瑰:(1907—1975) 台湾剧作家。笔名雨初等。男。原籍广东台山县。生于基督教家庭。1926 年被保送入北平燕京大学主修教育学,不久转入国文系,并尝试编辑。1931 年毕业,后在广州培道中学任教。1933 年又重入燕京大学,研究古代戏剧。1934 年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在密歇很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选修戏剧,1936 年获密歇根大学英文系戏剧组硕士学位。1940 年回国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英语系副教授。1948 年在南京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1949 年到台湾,先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艺专教授,政工干校影剧系及中国文化学院戏剧系、江苏学院英语系主任。还担任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主任。1965 年创立文化学院戏剧电影研究所,并任所长。1967年,在台北成立中国戏剧艺术中心,并兼任主任。李曼瑰被台湾戏剧界尊为“中国戏剧导师”。其创作以戏剧为主,大部分作品描写历史题材,至于某些现实题材的作品有明显的政治倾向。1936 年留美时所著英文剧《大观园》曾获霍普威德戏剧奖,1957 年获教育部文艺奖金戏剧奖。主要作品有《慷慨》(1929)、《花瓶》(1934)、《大观园》(1936)、《慈母恨》(1941)、《沦陷之家》(1941)、《冤家路窄》(1942)、《戏中戏》(1943)、《天问》(1944)、《时代插曲》(1946)、《皇天后土》(1946)、《王莽篡汉》(1952)、《光武中兴》(1952)、《女画家》(1955)、《维新桥》(1956)、《汉宫春秋》(1956)、《大汉复兴曲》(1957)、《尽瘁流芳》
(1958)、《楚汉风云》(1961)、《国父传》(1964)、《淡水河畔》(1966)、《汉武帝》(1969)等。此外还有一些论文著作和翻译作品。

为您推荐

李洛霞

李洛霞:(?— ) 香港散文家、小说家。女。在澳门念中学。其后移居香港。任两家大报刊的编辑。业余时间为几家报纸写专栏。曾与女作家夏捷结伴而行,寻访“丝绸之路”,回香港后写下一系列游记。近几年写小说,在报上连载。李洛霞..

李利国

李利国:(1954— ) 台湾报告文学家。男。毕业于淡江大学历史系。主编过《大高雄杂志》。任职于《中国时报》和《时报》杂志。1980 年获《中国时报》报道文学推荐奖。作品有报道文学《红毛城遗事》(1977)、《遥远的橹声》(197..

李立明

李立明:(?— ) 香港作家。曾用笔名李海眉、白蓝等。男。广东台山人。自幼勤奋读书。曾先后在胥山初级中学校、新会县立第二中学的附设简易师范科、广州四邑华侨中学校等校学习,并曾任教于本乡小学。1951年赴香港,就读于九龙..

李冷

李黎

李黎:(1948— ) 旅美小说家。本名鲍利黎。笔名黎阳、薛荔。女。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南京。其生父母均在大陆居住,一岁时由舅父母带往台湾。因此,大陆是“遥远的却是永恒的根之所系的土地”,台湾又是“成长中充满悲欢缠绵的..

李过

李过:(1929— ) 新加坡华人小说家。原名李今再。曾用笔名顽岩、辛见、于常、贾旦、何苦等,主要笔名李过。男。祖籍福建省,生于马来西亚柔佛麻坡的巴英。少年时赴中国读书,1948 年底左右返回马来西亚。后入新加坡师资训练学..

李惠英

李惠英:(1930— ) 旅美小说家。笔名李淮安、李铁山、李慧音、李荔娜、李驷、山风、黛安等。女。湖南湘潭县人。毕业于燕京大学。50 年代移居香港,从事新闻工作。后旅居海外。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