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技术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 : 档案学分支学科。研究档案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档案保护技术方法的学科。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就积累了丰富的档案保护技术和经验。古埃及很早就知道根据天气条件保护纸草档案,把卷轴装在木桶或象牙桶内以防止昆虫、灰尘和潮湿的侵害。古印度人将棕榈叶手稿夹在木板或象牙板之间,外面包上一层织物,并使用雪松油 、藏红花涂抹以防虫。欧洲国家对羊皮档案的羊皮加工、软化平整和防虫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一直以石室金匮的传统方式保管档案,东汉时就用黄檗染纸以防虫,宋代则以蜀椒液处理纸张,明代用以铅丹为主要成分的"万年红"防蠹纸作封面或包装。纸质档案的修裱技术也历史悠久,如浆糊的制作与防腐,纸的原料选择、除污、修补、染潢等都有讲究;明代周嘉胄所著《装潢志》则是修裱技术的总结。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是现代在少数国家形成的。在苏联形成于20世纪 40年代,1950年出版了Л.Я.米津和Н.Α.采列维吉诺夫合著的《文件材料保管技术学》。中国于1957年翻译出版了苏联的著作,并将保护技术学作为高等学校档案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1961年出版了冯乐耘编的《档案保管技术学》,1984年又出版了李鸿健主编的《档案保护技术学》,表明这门学科在中国得以发展和完善。
  学科研究内容:①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研究各种档案制成材料的原料特性、化学成分、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与档案耐久性的关系 ,研究档案制成材 料的标准。②档案存储环境与措施。研究周围环境中对档案有影响的物理的、化学的因素,以及对此的防治措施,包括改善档案库房建筑和设备,加强档案管理的技术措施,如调节库房温湿度、防光、防有害气体、防尘、防火、防水、防机械磨损等。③档案有害生物防制。研究危害档案的微生物和防止档案霉变的方法。研究档案害虫的生活习性及防制方法。研究损害档案的啮齿动物的防制。④档案修复技术。研究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包括除污、去酸、加固技术,对已经退变字迹的显示与恢复技术,传统修裱技术,特殊形式与严重受损的修复技术。⑤档案复制技术。研究档案复制的原理、特点和技术要求,复制品的质量控制。
  档案保护技术学以档案的物质方面为研究依据,是与植物纤维化学、染料化学、胶片化学、高分子化学、光学、电学、热学、昆虫学、微生物学、气象学、建筑学、空调技术等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与文物、图书的保护技术也有密切的联系。对各种档案制成材料变化的研究,一是从其内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入手,一是从其外在的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光线、气体、灰尘、火、水及有害生物入手,探求其变化规律,进而研究预防和治理的措施。预防即改善档案的存储环境与保护条件,防止或减缓各种因素对档案的破坏作用;治理即对档案的技术处理,清除有害因素,尽可能恢复档案的原本面貌。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现场调查观测、实验室试验和模拟,宏观调查与微观测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

为您推荐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着目录

出版时间:1992-11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 : 中国1949—1980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目录书。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图书馆编。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部分,..

《音像档案管理概论》

《音像档案管理概论》 : 刘国强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全书分为9章,分别论述了音像档案的基本知识以及音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维护、鉴定等问题并附录有关音像的技术资料等..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7年4月24日发布。全文为4章19条。第一章《总则》指出,为了维护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顺利优质播放而制定本《条例》,要求各级广..

《录音录像出版物版权保护暂行条例》

《保护电视广播的欧洲协定》

《保护电视广播的欧洲协定》 : 西欧保护广播组织权益的协定之一,1960年6月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缔结。主要规定一个成员国的广播组织在其他成员国可享有“国民待遇”,可以允许或禁止他人重播、转播、..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 对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按规定登录的数据,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方式输入后,根据用户要求,形成索引文件,用程序提供索引的方法。 在一定时期内有价值的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

音像档案的工作标准化

音像档案的工作标准化 : 标准化是泛指从制定标准到贯彻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实现音像档案工作标准化具有深远意义。标准化是实现音像档案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