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技术措施

    档案保护技术措施 : 为创造适宜于档案存储环境从技术上采取的具体办法。包括:①控制影响档案有害因素的物质条件(见档案库房);②对档案经常性的防护措施,如调节与控制库房温湿度、防光、防污染物的危害、档案有害生物防制等。
  控制与调节库房温湿度  为了达到或接近适于保护档案的温湿度范围,除了在建筑中安装空气调节系统外,通常采取较为简便、经济、有效的密封、通风、吸湿等措施。密封(或称密闭)的作用是防止或减缓库外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库内的影响,尽量使库内比较适宜的温湿度相对稳定。密封有整体式和局部式两种,整体式密封是对整座库房的密封措施,主要是搞好库房的围护结构,特别是门、窗、通风洞等部位的密封;局部式密封是对箱、柜、盒等的密封措施,其中多层包装相对密封法是中国保护文物、档案、图书的传统方法。密封时要注意被密封物质的含水量必须在安全量以下,同时要注意当时温湿度,要避免密封后由于温度变化而使密封空间湿度过分增加或过分干燥。通风是根据空气流动的规律,有计划地使库内外空气进行交换,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主要利用库内外空气的温度差而产生的压力差以调节库内温湿度,风力也会加速空气流动;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风扇等进行通风。通风时要善于利用库外温湿度的有利条件达到增温、降温、增湿、减湿的目的。为使通风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有库内、外温湿度的准确记录数据。如果通风为的是降湿,可以根据库内外的温湿度数据查出库内外的绝对湿度,库外小于库内时可以通风,大于库内时则密闭。如果通风的目的是增湿,库外绝对湿度小于库内则密闭,大于库内则通风。在调节与控制库房温湿度时可运用表达空气状态参数之间关系的图表焓湿图进行分析计算,有助于准确地决定采取通风还是密闭措施。吸湿是指当库内外相对湿度都很高,通风和密闭都不可能减湿的情况下,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吸收库内空气中的水分,使相对湿度下降。物理吸湿通常用制冷去湿机,化学吸湿有用石灰、氯化钙以及硅胶等。采用吸湿法必须与密闭结合,否则无效。
         


  档案的防光  为了防光最好设计无窗库房,但要解决好照明和通风设备。有窗库房应注意窗户的朝向,东西不宜开窗,南北窗户要小而少。窗上应有遮阳设施。窗玻璃应有过滤或减弱紫外线的功能,可用毛玻璃、花纹玻璃、彩色玻璃或在玻璃上喷涂或粘贴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涂料或薄膜。不宜采用发射有紫外线的灯光,否则应设置防紫外线的灯罩。应当发挥档案装具在防光中的作用,减少档案露光的机会和时间。档案在整理利用和转移过程中要注意防光问题。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原件复印,复制文件时也要注意强光对文件的危害。
  防污染物危害档案  要了解城市建设规划和工业布局,正确选择档案库房地点。库址必须是在工矿区域的上风侧,要充分发挥密封措施在预防污染物中的作用,库房通风要避开污染物排放高峰。绿化植树对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但不要种植易于生虫的树木。配置净化与过滤设备也是需要的。库房墙壁的面层应选用质地较为耐磨、光滑不易起尘的材料。档案入库时应作除尘处理,平时应做好库内外清洁卫生工作。

为您推荐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着目录

出版时间:1992-11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 : 中国1949—1980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目录书。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图书馆编。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部分,..

《音像档案管理概论》

《音像档案管理概论》 : 刘国强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全书分为9章,分别论述了音像档案的基本知识以及音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维护、鉴定等问题并附录有关音像的技术资料等..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7年4月24日发布。全文为4章19条。第一章《总则》指出,为了维护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顺利优质播放而制定本《条例》,要求各级广..

《录音录像出版物版权保护暂行条例》

《保护电视广播的欧洲协定》

《保护电视广播的欧洲协定》 : 西欧保护广播组织权益的协定之一,1960年6月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缔结。主要规定一个成员国的广播组织在其他成员国可享有“国民待遇”,可以允许或禁止他人重播、转播、..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 对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按规定登录的数据,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方式输入后,根据用户要求,形成索引文件,用程序提供索引的方法。 在一定时期内有价值的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

音像档案的工作标准化

音像档案的工作标准化 : 标准化是泛指从制定标准到贯彻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实现音像档案工作标准化具有深远意义。标准化是实现音像档案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