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档案全宗

    国家档案全宗 : 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具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或历史意义的一切档案的总和。
  国家档案全宗的思想是1918年6月1日《列宁档案法令》首先提出来的。该法令中规定:"所有作为主管机关的政府机关档案馆一律撤销,其中所保管的案卷与文件从现在起组成统一的国家档案全宗。""为了更科学地利用档案,为了便于保管和节约开支,应根据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尽可能地把国家档案全宗的各个部分集中起来。"1941年3月29日、1958年8月13日,苏联部长会议曾先后批准颁布过《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1980年4月4日又批准了新的《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规定"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是归苏联国家所有的具有政治、国民经济 、科学、 社会文化或历史意义的文件总和 ","是全体苏联人民的共同财富,由国家负责保管"。苏联共产党和共青团的档案不纳入国家档案全宗,而归入苏共单独的统一的档案全宗。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扎伊尔等国家在档案工作中也确立了国家档案全宗的思想。
  在中国,国家档案全宗也称"国家全部档案"。这一思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总结中国档案工作的经验和借鉴苏联档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1955年12月8日国家档案局 《关于改"芬特"为"全宗"的通知》第一次提出。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规定:"国家的全部档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都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文书材料,都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财富。"并规定了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国家全部档案按历史时期划分为两大部分: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档案。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 部队、团体、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以及国家征集或个人捐献的著名人物档案。这部分档案还在不断产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档案。这些档案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军队、社会团体和革命活动家所形成的档案;另一部分主要包括历代王朝和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政党、社会团体、著名人物以及为国家所接收的外国在华机构的档案。
  国家档案全宗的实质,是解决档案所有权和国家档案管理原则的问题。建立国家档案全宗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分级管理国家档案,维护国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为您推荐

《音像档案管理概论》

《音像档案管理概论》 : 刘国强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全书分为9章,分别论述了音像档案的基本知识以及音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维护、鉴定等问题并附录有关音像的技术资料等..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 对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按规定登录的数据,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方式输入后,根据用户要求,形成索引文件,用程序提供索引的方法。 在一定时期内有价值的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

音像档案的工作标准化

音像档案的工作标准化 : 标准化是泛指从制定标准到贯彻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实现音像档案工作标准化具有深远意义。标准化是实现音像档案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手..

音像档案的管理现代化

音像档案库(馆)的管理

音像档案库(馆)的管理 : 音像档案库(馆)的管理是指档案组织、档案装具、档案排架和建立库(馆)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等。档案组织是指根据音像档案的不同载体设立专门档案库。如,唱片、唱片模版库、电..

音像档案的维护管理

音像档案的维护管理 : 音像档案的维护是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使音像档案的内容和载体的物理性能得到保护。音像档案维护的基本任务是:防治档案的损坏,延长档案的寿命和维护档案的安全。 ..

音像档案的鉴定标准

音像档案的鉴定标准 : 音像档案的鉴定标准包括保管期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销毁档案的标准。按照国家标准,音像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划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保管是指一部分音像档案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