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类

    自动分类 : 用计算机系统代替人工对文献等对象进行分类。一般包含自动聚类与自动归类。
  自动聚类由计算机系统按照被考察对象的内部或外部特征,根据一定的要求(如类别的数量限制,同类对象的亲近程度等等),将相近、相似或相同特征的对象聚合在一起的过程。目前常用的自动聚类方法有:关联词法、文献--文献相似矩阵法、聚丛法和因子分析法等。自动归类是指计算机系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或分类参考,将被考察对象划归到不同类目的过程。目前常用的自动归类方法有语义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和统计法等。
  在文献的手工分类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文献的主题内容,以公认的科学分类体系(如《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等),来决定每篇文献的分类号。可以说,文献的分类过程,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给文献以分类号的过程。文献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人们按文献的内在特征,即所属类别进行查找。自动分类与手工分类相比,其类目体系的决定更科学、更灵活,文献的定类更整齐划一。同时,由于劳力的限制,人工分类往往不细、不全(大多一篇文献划归一类),而自动分类则可克服这些缺点,并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自动聚类与自动分类的结合,将使自动分类体系具有新陈代谢的生命特征,并将为高效的聚类检索奠定基础。
  文献的自动分类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是由R.M.尼达姆等人进行的。从马罗的第一个自动分类模型发展至今,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际运用上均取得相当的进展。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中文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限制,在中国关于自动分类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不久。
  由于计算机自动分析主题等研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所以,现在自动分类大部分都建立在题中或文摘中关键词的基础上,它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地按文献主题分类。但据有关资料表明,专家的偏爱也常使其分类的质量与普通标引员的分类质量相差无几,而自动分类现有的水平与之也差不多,然而其速度与规定性则是手工分类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成为情报检索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发展方向。特别是它与聚类检索的结合,将使其有更强的生命力。

为您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集体编著,张照、程德清主编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人大法》。1952年编成草案,1953年出版。1954年出版初稿第 2版,1955年出版增订第2版,1957年出版增..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中国通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1971年北京图书馆等 36 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3月编成试用本,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79年7月..

《中国档案分类法》

《中国档案分类法》 : 中国档案分类标引与检索标准化的工具书。国家档案局主持制定,1985年10月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会对其进行了审议,1987年12月档案出版社出版试行本。待经一定时间的实践检..

问题分类法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 类目按等级层层展开并详尽列举的文献分类法。又称学科体系分类法、等级体系分类法。   简史  古代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以书目形式出现的,分类体系隐含在书目中,没有单独的类目表,也没..

文献分类工作

文献分类工作 : 根据一种文献分类法对文献的学科性质及其他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确定所属类目和给出分类号,用以揭示和组织文献及编制目录索引的工作。文献分类工作要求辨类清楚、归类正确和..

文献分类学

文献分类学 : 图书馆学分支学科之一。研究文献分类理论、方法和历史发展的科学。又称图书分类学。   发展历史  对文献分类的研究在东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至20世纪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