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资料馆

    全国地质资料馆 : 中国地质矿产部所属的部门档案馆。1952年成立,馆址北京阜成门外北街。负责收集、整理、保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散存各地的地质档案和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质矿产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局及中央和地方各有关工业部门、科研部门、院校等编写的地质报告等地质档案、资料,并提供利用。
  馆藏档案资料截至1990年底,7.5万多种(份) ,其中1949年前的近万种(份),排架总长度6000多米。内有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固体矿产地质普查、详查、勘探报告,石油地质报告,海洋地质报告,地球物理化学勘探报告,遥感地质报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报告,环境地质报告,地震地质报告,第四纪地质报告,还有地质科学研究成果及地质、矿产综合研究成果资料等。还保存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翁文灏、谢家荣、黄汲清、尹赞勋、程裕淇、张文佑、谭锡畴、李春煜等人的著述等。
  馆内下设收集整理、检索、库房借阅等机构,库房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2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者2人,中级技术职称者8人。
  该馆建立了以《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为核心的地质资料收集验收、整理登记、密级划分、保管和借阅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按地区、矿种、不同专业建立了三套检索卡 片,供借阅 者从不同角度查寻所需资料。1985年起应用微型计算机进行地质资料目录存储、检索、编目、制卡和统计分析。馆内阅览大厅有120个座位,并提供复印等服务项目。馆藏档案资料对全社会开放,只要符合手续均可借阅。1986~1990年共接待借阅者25210人次,提供档案资料69792份次。有不少矿山利用地质档案挖掘了矿山潜力,许多地质勘察单位利用档案避免了重复工作,找到了一些大矿。该馆自1983年起编印每季度入库档案资料目录,发送150多个有关单位,及时提供资料信息。
      


为您推荐

地质之光(文学)

地质之光:报告文学。徐迟作。刊于1977年第10期《人民文学》,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奖。新中国诞生后,滞留在英伦的李四光万分兴奋。他冲破国民党驻英机构的阻拦踏上了归途。1950年出任地质部长,率领地质工作者..

中国地质矿产报(新闻)

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地质矿产部主办的全国性行业报纸。1977年3月4日在北京创刊。当时称《地质战线》,1980年1月1日改为《地质报》,1983年改为《中国地质报》。1990年7月1日改为现名。对开4版,周3刊。第一任社长边知非..

《文物保护与环境地质》

《文物保护与环境地质》:潘别桐等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版。37.1万字。收论文18篇,反映了中国石窟文物保护与环境地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3个方面:一、从石窟文物的赋存环境及其演化出发,系统地论述了..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传》

《地质辞典(五)——地质普查勘探技术方法分册下

《地质辞典(五)——地质普查勘探技术方法分册下册》: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编,地质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32.1万字,印3.476册。共收词1333条。内容包括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概念、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

《地质辞典(四)——矿床地质、应用地质分册》

《地质辞典(四)——矿床地质、应用地质分册》: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编,地质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72.7万字。印4.0555万册。共收词条3400条。包括金属矿床学、非金属矿床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地热地..

《地质辞典(一)——普通地质、构造地质分册下册

《地质辞典(一)——普通地质、构造地质分册下册》: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编,地质出版社1983所9月第1版。55.6万字,印4.04万册。共收词条2259条,附插图320余幅。本册收录了国内主要大地构造学派的名词术语。包括多旋回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