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 刘歆

    刘向 刘歆 : 父子。中国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


  刘向(公元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少年时,善文章。12岁,任辇郎。20岁后,擢任谏大夫、散骑大夫。汉成帝即位之初,改名向,升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公元前26),成帝命陈农搜集全国各地遗书,诏刘向领校宫中藏书。刘向校书于秘阁,长达19年,逝世前任中垒校尉。
  刘向主持的校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当时搜集到的图书都是经众人积年口传或传抄的,内容上、文字上差异很大。刘向等人明确了分工: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统一了工作方法:首先把每种书的不同抄本收集在一起,由一人持底本,一人读复本,逐字逐句核对,专挑其中的差异,就像雠(仇)家对证一样,非常认真,后人把校勘图书也称为校雠,即源于此。每一种书经过校勘、 整理、 缮写出定本后,由刘向撰写一篇叙录,介绍书的名目、校勘经过和主要内容,一同奏上。这些叙录以后辑集在一起,名为《别录》,共20卷。《别录》全书已失传,现仅存《战国策》、《管子》等8 篇。刘向其他的著作还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各若干篇。另外明代张涛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有《汉刘中垒集》一卷。
  刘歆(约公元前53~公元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是刘向的小儿子。青年时就参与其父的校书工作。刘向死后,刘歆任中垒校尉,继承父业。约公元前7~前5年之间,他根据《别录》,撮要编出第一部反映当时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七略》,共7卷。《七略》所收图书,按类分列,大类称为"略",小类称为"种"。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是目录的总说明。其余六略共著录图书 603家,13219卷。《七略》也已失传。现仅可从《汉书·艺文志》中了解其概貌。
  刘歆治经学、崇尚古文,极力主张为古文《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周礼》)、《古文尚书》设置博士,遭今文学派的反对,出为太守。西汉末,王莽执政,蓄谋篡汉,提倡古文经,托古改制,以刘歆为国师。后刘歆密谋诛莽,事泄自杀。刘歆对天文律历及数学也有研究,著有《三统历谱》,造有圆柱形量器。他的文集已散佚,明代张涛辑《魏汉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有《刘子骏集》一卷。
  刘向、刘歆长期精心校勘整理图书,使先秦的许多古籍得以流传,大大推动了当时的学术研究。而他们总结前人的经验,开创目录工作,在公元前1世纪就编制出中国第一部具有学术水平的大型图书分类目录则尤为可贵。《别录》、《七略》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基础,影响极其深远(见《别录》、《七略》)。

为您推荐

《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

《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 : 中国档案汇编。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主编。1942年10月在延安出版。全书一册,文献资料220篇,130余万字。体例为年编。1942年编辑成书后收集到的24篇文献作为补遗收入。该书汇..

联机图书馆中心

联机图书馆中心 :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创办者是F.G.基尔戈,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都伯林镇。前身为1967年建立的由54所大专院校图书馆组成的俄亥俄州学院图书馆中心(OCLC),1977年成为书目..

卢恩,H.P.

卢恩,H.P. : 美国情报学家、情报科学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1日生于德国巴尔门,1964年 8月19日卒于纽约。中学毕业后曾去瑞士圣加仑学习印刷。1915~1917年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后任意大利一家纺织厂厂长助理。1..

《麟台故事》

刘国钧 (1899~1980)

刘国钧 (1899~1980) :   中国图书馆学家。字衡如。1899年11月15日生于江苏江宁府(今南京市)。192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哲学系后留该校图书馆工作,1922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曾加修了图书馆学课程,192..

刘基唐 (1919~  )

刘基唐 (1919~  ) :   中国科技情报学家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19年 7月15日生于湖北省红安县。1942年重庆大学化学系毕业。1947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工系获硕士学位。历任中国铁道学会常务..

鲁巴金,H.A.

鲁巴金,H.A. :   俄国图书学家、目录学家、作家。1862年1月7日出生于奥拉宁包姆城(今罗蒙诺索夫城),毕业于彼得堡大学的数理和法律学系,在大学期间曾因参加秘密学生组织被捕。1907年侨居瑞士,1930年起领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