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架借阅制

    开架借阅制 : 读者可进入流通书库直接从书架上选取文献的借阅制度,简称开架制。它是与闭架制相对应的。
  早在欧洲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罗伦佐图书馆已出现开架制的雏形,当时图书还是用铁链锁在书架或阅览桌上,读者不能外借。随着印本图书的大量出现,一些图书馆首先实行开架制,但图书馆界存在的过分强调图书馆藏书保管职能的传统观念阻碍了开架制的推广,对开架制问题的争议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19世纪后期美国有人建议将开架制作为一种主要借阅制度。1879年美国一些图书馆开始实行开架制,20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相继采用,苏联也在30年代普遍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架制在更多的国家普及,英、美、日等国还将开架制作为法定借阅制度列入本国的图书馆法,有些国家还规定了开架藏书与全馆藏书的最低比例限额。中国20年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李大钊领导下,曾实行过开架制,50年代起专门图书馆广泛采用开架制,80年代大多数图书馆已程度不同地实行开架制。随着图书馆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新技术的采用,开架制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借阅制度。
  按读者接触文献和办理借阅手续的方式的不同,开架制可分为自由开架式和安全开架式。自由开架式是流通书库和阅览室处于同一空间,中间不加间隔,读者只需在入口处交验证件,即可入内自由取阅,而不必办理任何借阅手续;安全开架式是流通书库与阅览室之间设有间隔,读者可凭证件入库挑选文献,但办理借阅手续后方可出库阅览或借出馆外。
  开架制可使读者直接接触文献,广泛浏览,自由挑选;省去了读者查检目录、填写索书单、等候取书的时间;可使那些在闭架情况下不易引起读者注意或在图书馆目录中未被充分揭示的文献被读者发现和利用;当读者所需文献缺藏或不在架时,可由读者自选内容相近的文献。实行开架制可降低文献拒借率 (见文献流通统计指标),但也会出现乱架、 文献丢失和容易破损等弊端,为此,图书馆往往采取相应措施,如向读者发放代书板,使用彩色书标标示不同类别文献,不允许读者将所取文献归架而由图书馆员归架,设置文献流通监测系统等。
  闭架制是与开架制相反的借阅制度。实行闭架制时读者不能直接从书架上选取文献,必须查阅图书馆目录,填写索书单,由馆员提取文献,读者办理借阅手续后方能使用文献。此外还有一种介于开架制和闭架制之间的借阅制度──半开架制,即将文献陈列在装有玻璃档板的书架上,读者可隔着玻璃通过书脊、封面等文献外貌浏览和挑选文献,不能自行取阅,须由馆员代取。
  图书馆通常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文献和不同的读者群分别采用开架制、闭架制或半开架制。对于易得的利用率高的本国印刷型出版物一般都采用开架制,对于珍贵文献、内容不宜公开的文献或利用率很低的文献则采用闭架制,或仅对科学研究工作者实行开架。

为您推荐

科学技术档案分类

科学技术档案分类 : 根据科学技术档案内容性质的异同和形成过程的固有次序,按照一定体系对科技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或组织检索工具的工作。其关键是制定分类表,要求类目的设置要符合产生科技档案单位的性..

《科学技术术语叙词表》

《科学技术术语叙词表》 : 由苏联 Ю.И.舍玛金领导的专家组编制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文献标引和检索用的工具书。1972年由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出版。该叙词表由词汇-语义表(主表)、分类索引(范畴表)、词族索..

《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 : 美国密执安州普拉肯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检索性期刊,供查阅有关教育学文献,简称ED。1935年创刊。每年9期,英文。每期刊登文摘约20篇,每篇2000余字,选自400余种与教育有关的期刊及其他论著。 内..

经互会国际科技情报中心

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 : 中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图书馆。1909年清学部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馆址定为北京什刹海的广化寺,缪荃孙被任命为正监督。 1912年7月江翰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十八条获得批准,同..

科学技术档案编研

科学技术档案编研 : 按照一定题目,对科学技术档案信息在分析研究基础上,进行编排,汇辑成各种编研成品,为科研、设计、生产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工作。是科学技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确定科技档..

禁书目录

禁书目录 : 记录由于政治和社会原因被查禁或销焚的图书的目录。中国自秦始皇开始禁书、焚书,后世都曾禁止某些图书的刊行、收藏和流通。清代中期有禁书目录刊行于世。   清乾隆时期,借编修《四库全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