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报 : 中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由中华印务总局发行,王韬、黄胜、温清溪等人集资开办。王韬主编 (任该报主笔10年),钱昕伯 (后成为王韬女婿)、洪干甫 (1876年任代主笔)、胡礼垣 (1879年起任职该报数年) 等参与编务。这是一份完全由华人独资出版的大型日报。用铅活字白报纸平版印刷机两面印刷。除星期日外,每天出版两张共4个版。第1版为行情版,有报头、船期、版侧题 “香港目下棉花纱疋头杂货行情、各公司股份行情”; 第2版为新闻版,主要刊载新闻和评论,共有3个栏目,首为 “京报全录” (后改为 “京报选录”),次为 “羊城新闻”,再次为 “中外新闻”; 第3、4版除少量 “宪示” 和私人告白、启示之外,全部为各类广告。该报以广告、商情、船期之类的经济信息为主要内容,其次是新闻(所占篇幅弱于1/4),最后才是政论。该报在创刊启事中强调,其 “所有资本及局内一切事物,皆我华人持议,非别处新闻纸馆可比”。“循环”之为报名,据王韬的解释是 “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之道然也”,表明了他盼望中国走变法自强之路、实现由弱变强之循环的政治主张。该报创刊初期连载的《循环论》,也即含有要求当局进行变革的强烈愿望。该报的宗旨,王韬将其概括为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因此,该报在第2版的 “中外新闻” 栏内,几乎每天登载一两千字的论说文一篇,鼓吹学习西方,宣传变法自强,开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先声。这些政论,多由王韬执笔,他用笔名在该报发表了 《变法》、《重民》、《洋务》、《变法自强》、《论禁鸦片宜行之以渐》、《论亚洲已半属欧人》、《论出使》 等大量政论文章,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政治思想主张。在 《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等文中,则专门阐述了近代报刊在沟通信息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因王韬的推荐,郑观应也在该报发表了 《学校》、《商务》、《议院》等许多政论文章。这些政论文章,经常为内地报刊所转载。这种政论文体,后来长期为许多报刊所仿行。该报所开创的政论文风,在中国近代报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刊后的第2年,该报曾选择重要时事,每月汇编成月报一册,全年售价1元,以销路不畅,未及一年便停。1878年起,该报为争取时间以加强竞争力,曾将每天报纸提前于前一天晚上就派送,成为香港第一家在傍晚发行的报纸,也是国内中文报纸中最早的晚刊,4年后仍恢复为早报。1884年4月王韬告别香港重返上海,该报宣传转趋保守,影响渐落。1904年该报增加篇幅,并分为庄、谐二部,其中谐部有歌谣、曲本等。1912年后,该报由何冰甫、何雅选主持笔政。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后,该报与 《大光明报》 合并为 《东亚晚报》。抗战胜利后,又恢复原名出版,约于1947年中辍。1959年10月再次复刊,旋停。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