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 : 美、英传教士在中国出版的综合性时事政治报刊。它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创刊的 《中国教会新报》,1872年8月31日从第201期起改称《教会新报》。1874年9月5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变宗教性内容为主以介绍西学知识为主,内容大体包括时事、教事、中外新闻、杂事、科学知识五类。为周刊。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 (Young John Allen) 创办并主编,协助编辑的英籍传教士有韦廉臣 (A.Williamson)、慕维廉(W. Muirhead)、艾约瑟 (J.Edkins) 等。韦廉臣所写长文 《格物探源》 在该报连载43次,历时长达两年之久。艾约瑟所写 《光热电吸新学考》 等也被转载。1876年该报曾增出《益智新录》,为科普性质的姐妹刊物,但因销路不畅,不久便停刊。1883年7月28日,该报出至第750期后停刊。因经济困难,休刊6年。1889年2月,《万国公报》复刊,改为月刊,册次重起,成为英美在华基督教组织广学会 (前身是1887年成立的同文书会、1892年正式定为本名) 的机关报。每册32页,约3万字。增设社说,评议政治和中外时事,译介西方政论和伦理学说等; 其次是光绪政要,包括摘录谕旨和奏折; 然后是各国新闻和电报辑要,涉及的面很广。它已变成一个综合性的时事政治报刊。为补宗教内容的欠缺,1891年该报又增出 《中西教会报》,为宣传宗教的姐妹刊物,亦以销路不畅,不久便停刊。复刊后的《万国公报》,仍以林乐知主编,在林回国期间和该报后期则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编,参加编撰的外国人有慕维廉、艾约瑟、丁韪良 (W. A. P.Martin)、花子安 (E. Faber)、李佳白 (G. Reid),另聘有华人沈毓桂 (赘翁)、蔡尔康 (铸铁庵主)、范祎 (子美)、袁康 (竹一)、任廷旭 (保罗)等协助编辑和抄录整理文稿。如复刊后的第1册所载《兴复万国公报序》,即由沈毓桂撰写。该报的出名,主要在于它介绍了西方政治学说和鼓吹变法自强。甲午战争以前,它热衷于介绍 “西学”; 甲午战争后,鼓吹变法的文章明显增多。先后刊载过林乐知的《中西关系论略》、《文学兴国策序》、《印度隶英十二益说》、《广教兴学以救华策》,李提摩太的 《醒华博议》、《新政策》,李佳白的《改政急便条议》、《新命论》、《理财论》 等文。在中国上层官绅和知识分子中有广泛影响。发行量最高达5.4万多份,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899年2月下旬自第121期起,该报曾连载李提摩太所译英国人颉德著的《社会进化论》(译名《大同书》),成为最早提到过马克思、恩格斯和 《资本论》 的中文报刊。1907年12月出至第227期后停刊。

为您推荐

湖北政府公报

湖北政府公报 :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湖北省由政府编辑发行的大型官报。1926年11月29日在武汉创刊。每7日出版一次。社址在武昌大朝街。由11月23日正式成立的湖北政务委员会(后为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

国民政府公报

国民政府公报 : 国民政府机关刊物。约于1925年7月在广州创刊。初为旬刊。辟有法规、训令、指令等栏目。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迁至南京出版,期数另起。同年6月改为三日刊。1928..

湖南公报

湖南公报 : 民国初年湖南政党报纸。1912年4月在长沙创刊。社址在长沙东长街,后迁洪家井。为对开大型日报。经费由共和党提供。创办人为贝元澂(允昕)、任戆忱、黎锦熙,主持人贝元澂,经理李葆霖,总编..

临时政府公报

教育部公报

教育部公报 : 国民政府教育部机关刊物。1929年1月在南京创刊。前身为1928年1月创刊的《大学院公报》。初为月刊。第2卷起改为周刊。主要刊载国民政府和教育部有关教育方面的法规、法令和文件,发表..

教育公报

教育公报 : ①华东基督教会会刊。1925年12月在上海创刊。为不定期刊。第11期起改名为《华东基督教育会务丛刊》。第23期起又改名为《华东教育》。目的是为了推广基督教教育,使学校生活更加基督教化..

《今日公报》

《今日公报》 : 菲律宾历史最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对开日报。1900年2月2日在马尼拉创刊。原名《马尼拉每日公报》,由美国人C.C.泰勒创办。1942年1月2日被日本占领军查封。1946年复刊。1957年泰勒将该报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