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报

    教育部公报 : 国民政府教育部机关刊物。1929年1月在南京创刊。前身为1928年1月创刊的《大学院公报》。初为月刊。第2卷起改为周刊。主要刊载国民政府和教育部有关教育方面的法规、法令和文件,发表教育理论研究著作。1937年6月27日出至第9卷25、26期合刊后休刊。1938年3月31日,自第10卷1、2、3期合刊起迁至重庆出版,并恢复为月刊。由教育部秘书处编辑,该部总务司公报发行室发行。内容有法规、命令、公牍、附表。自第12卷起改为半月刊。1945年12月31日,所出第17卷12期为重庆出版的最后一期。1946年1月31日,自第18卷1期起迁回南京出版,再次恢复为月刊。1948年12月停刊,共出20卷。

为您推荐

公报派

公报派 : 19世纪90年代出现于澳大利亚的一个文学流派。《公报》1880年在悉尼创刊,主要创始人是海因斯和阿基布尔德。他们宣传激进主义,提出“澳大利亚属于澳大利亚人”的口号,团结了一批作家,形成..

《万国公报》(广学会)

《万国公报》(广学会):1889年《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刊期由周刊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1903年发行量达5.4万多份。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07年5月30日林月..

新记大公报公司

新记大公报公司: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三人也被称作大公报“三巨头”。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总经理,张季鸾任总编辑。新记大公报公司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方针为方针经营..

《大公报》(天津)

《大公报》(香港)

《大公报》(香港):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现如今的《大公报》的报道立场与其他大报相比,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已经偏..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万国公报》1895年北京。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康有为独承经费,梁启超主持笔政。委托民间报房木板雕刻,随报房所印《京报》一并免费送京官阅读,两天一期,发行量多达3000份左右,引起强烈反..

《新记大公报》

《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而复刊。吴鼎昌独资5万元自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人总编辑兼副经理。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