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用报

    读报用报 : 是工厂农村报刊发行工作中出现的一项群众性活动。新中国建立后,报刊逐步发行到了工厂、农村。但是,由于当时工厂农村的文盲居多,识字者少,加之工厂农村订阅的报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报刊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甚至有的用报纸包盐、包挂面。为了使报纸在工厂、农村起到应有的作用,50年代后期,河北省邢台、四川省乐山等地在一手抓报刊发行的同时,一手抓读报用报活动。他们组织工厂、农村识字的人定期给工人农民群众读报,讲解报纸上的有关内容。这种做法深受工人、农民群众的欢迎,很快在全国各地工厂、农村推广开来。各地农村纷纷建立起读报组、读报室,选出读报员,定期开展读报活动。有的地方还把读报与有线广播相结合。每天在广播上宣读报纸上的一些消息、文章给工人、农民群众听,一方面使广大工人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一方面也使不少工人、农民群众根据报刊上获得的技术、知识和信息,开展科学种植和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样做既发挥了报刊的作用,又推动了报刊的发行工作。因此,这种活动在不少工厂、农村一直坚持至今。

为您推荐

报刊分发

报刊分发 : 是发报刊局或报刊社发行部门在接到印刷出版的报刊后,按各县(市、区) 邮电局或发行站的订单要数,在一定的时限内进行分配,打包打捆,发运出去的工作。 报刊分发的特点是量大、点多、时间..

报刊提留款

报刊提留款 : 是农村的村、社集体订阅报刊的专款,在农村的各种负担提留款中按一定比例单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原来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集体经济组织,改为..

红领巾投递站

红领巾投递站 : 是农村的群众性报刊投递组织。为了解决农村订报难,收报难的问题,1955年四川、黑龙江、广东、浙江、江西等省有些农村的小学、民校同邮电局建立了发行报刊的业务联系,组织学校的中小..

报刊要数

堆堆报·历史报

堆堆报·历史报 : 是报刊在农村投递不及时的一种现象。突出反映在投递力量暂时还达不到的一些农村的村、社 (组),他们订阅的报刊邮电部门只能送到指定的地点,村、社 (组),隔几天派人去取一次,每次..

发行环节

发行环节 : 是报刊发行所必须经过的每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过程。主要有报刊的收订、缴款、要数、汇总、结算、通知印数、分发、运输、投递与零售等九个过程,由此构成了报刊发行的全过程。这九个过程..

报刊发行量

报刊发行量 : 也称报刊发行份数,它包括整订和零售的总合。 发行量是衡量报刊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把尺子。一般说来,报刊发行量与其实现两个效益成正比。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报刊成本高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