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投递站

    红领巾投递站 : 是农村的群众性报刊投递组织。为了解决农村订报难,收报难的问题,1955年四川、黑龙江、广东、浙江、江西等省有些农村的小学、民校同邮电局建立了发行报刊的业务联系,组织学校的中小学生在放学后把其本村、社(组) 所订报刊捎带回去。以后这个经验在全国推广,不少地区农村的中小学和民校都纷纷组织红领巾投递站,充分利用中小学生义务为农村捎转报刊,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农村订报难、收报难的问题。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少数红领巾投递站坚持下来外,大多自行解散,到80年代初,农村报刊投递难的问题已很突出。1982年6月3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邮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广泛建立报刊推广发行站的通知》,重新提出要继续办好红领巾投递站的要求,“以弥补邮政自编力量的不足”。这之后各地农村的红领巾投递站又陆续恢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对报刊的需求量也在增大,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投递的问题更加重视,对红领巾投递站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进行了改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加强领导。不少农村的乡镇都建立了由党委分管书记任组长的、乡镇教委少先队总辅导员和中小学校辅导员参加的红领巾投递站领导小组,将红领巾投递报刊活动纳入各自的职责范围和目标任务考核。
中进行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根据条件挑选红领巾投递员、并张榜公布,以保证投递工作的质量和持久性。
(三) 明确任务。红领巾投递站给各红领巾投递员下达任务,原则上每个红领巾投递员负责一个村民小组、放学回家时将报刊送到订户手中。
(四) 完善制度。定期召开红领巾投递站 (员)会议,检查报刊交接签收和准投妥投情况,搞好争先创优的评比表彰。
(五) 重点解决假期投递难的问题。中小学校放假后,将红领巾投递员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分发报刊、组员在住家周围熟悉地带轮流投递,既保证了报刊天天投送,又保证了红领巾投递员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红领巾投递站的活动缓解了农村订报难和收报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报刊的发行量和投递质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这项活动还起到了培养中小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和送报育人的作用,进而密切了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关系,学生家长也满意。

为您推荐

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

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1982年由共青团中央少先队委员会、中国少年报社、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单位开始创办。旨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少年儿童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红领巾投递站

红领巾投递站 : 是农村的群众性报刊投递组织。为了解决农村订报难,收报难的问题,1955年四川、黑龙江、广东、浙江、江西等省有些农村的小学、民校同邮电局建立了发行报刊的业务联系,组织学校的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