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新闻

    燕京新闻 : 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的实习报纸。1934年9月在北平创刊。分中英文版两种。前身是1932年创刊的 《平西报》,发刊词说它“是新闻系同学的基本实习品”,“同时也是我们‘燕大社区’ 消息的媒介”。1933年2月5日,该报曾刊登宋庆龄等人签名的关于北平陆军反省院使用严刑拷打迫害政治犯的文章,并发表一群政治犯的呼吁书。改本名后,每学年一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内迁止,共出版8卷。该报前8卷只是报道燕大校园内和校友间的活动,政治性的内容不多。1942年燕大在成都陕西街复校后,该报也同时复刊。仍分中英文版。第9卷发刊词说: “新闻系此番内迁,对于教育方针拟稍加变更,而于学习方式,亦将更求实际,以期主修新闻同学,获得作报真正经验。” 虽重申了实习报纸的性质,但反映出新闻教育更重实践的思想。发行人蒋荫恩,为一张4开周报。“满载学府风光,文笔简洁,实为学生良友。”该报在蓉后期,随着国内民主运动的兴起和校园学运浪潮的高涨,开始“介入社会介入斗争”,一再呼吁 “全国学联的成立,是时候了”,号召同学们 “立即以行动,坚决促成民主团结!” 到抗战结束燕大迁返北平为止,该报在成都共出4卷 (第9卷至12卷)。1946年在北平复刊,只出中文版,周二刊。它在第13卷发刊词 《我们回来了》 中说,它将“专载全国教育文化消息,同时也是教育文化界的喉舌”; 表示 “我们所服膺的,只有真理和正义。凡是合乎真理不背正义的,我们乐于登载; 反之,凡是不合真理,违反正义的,我们尤不惜揭发。”此时,该报领导权已为中共地下党组织所掌握,开始由学校走向社会,由单纯的实习报纸变成一份政治性报刊,成为学生运动的号角和中共团结教育青年学生的工具。发行人仍为蒋荫恩,唐振祎(君放)、康峻、戚观光 (万钟民)、杨锡璠 (于谷)、丁好德、张辛民、孙儒、石美洁 (石方禹)、王式毂(士谷)、马恩成、钮友翕、李伯康等先后总编辑、副总编辑、经理、编辑主任、采访主任、副刊主任等职。辟有新闻、通讯、杂文、学生小论坛和副叶 (文艺副刊) 等栏目。它在指导北平学生的抗暴运动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12月24日晚,美国兵皮尔逊在东单广场强奸北京大学先修班18岁的女生沈崇。事件被私营通讯社亚光社最先揭露后,该报及时刊出石美洁所写 《沈女士访问记》、《重访沈女士》 等专访,第一次详细介绍了沈崇的家世和她的外貌举止,并及时戳穿了美蒋所谓沈崇不敢与皮尔逊对质已离开北平的谣言。该报还曾刊载吴晗以 “何无忌” 笔名撰写的杂文 《论儿皇帝》等,一针见血地拆穿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1948年11月8日出至第15卷20期后停刊。

为您推荐

白日新闻

白日新闻 : 国民党改组派所办报纸。1928年6月15日在四川成都创刊。社址设昌福馆内。社长陈梦云,吕渺岩、罗文谟、黄朋基、陆涤生、张白华、彭文虎、宋用暄及田倬之等人曾服务于该报。该报以形式新..

新新新闻

新新新闻 : 四川地方小型报纸。1929年9月1日在成都创刊。社址春熙路中段35号。初由美利利、球新,福民等印刷公司代印,后自设印刷部印刷。由邓锡侯二十八军将领马毓智等出资创办。社长马秀峰,总经理..

岭东日日新闻

岭东日日新闻 : 中共广东地下党组织领导创办的报纸。1927年1月在汕头创刊。为4开张日报。由梁若尘、萧帅孟等筹办,梁若尘任发行人兼经理,担任主要编辑工作的有丁愿、李春蕃等。经费由市商民协会的..

北大学生新闻

民国新闻

民国新闻 : 民国初年“横三民”报之一。1912年7月25日在上海创刊。由同盟会员吕志伊创办,邵元冲任总编辑,邓恢宇等参加编辑。姚勇忱、陈陶怡、张恭、吴敬恒等曾参与发起。其出版预告有“民国初成,..

西蜀新闻

西蜀新闻 : 民国初年共和党四川支部的机关报。1912年10月28日在成都创刊。编辑所设大坝巷第2号,发行所在华兴街第54号。第2年编辑所移新玉沙街新宅,发行所在提督西街魏氏祠(11月起为总府街111号)。..

留东新闻

留东新闻 : 留日学生周报。193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创刊。为4开4版周报。由傅襄谟、张健冬、简泰梁主办。其宗旨为“事事本乎公理,本乎良心,本乎我中华民国应有之立场!” 版面活泼,立论新颖,文字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