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都日报 : 河南民营进步报纸。1938年1月15日在洛阳创刊。社址在寿春北街。初为4开4版报。是利用洛阳行都慈幼院印刷部的机器设备创办的。院长郭涵(芳五)题写报头,并推荐郭担宇任社长;该院印刷部经理梁之超任经理,阎少显任编辑部主任;聘洛阳“名流”李名章任名誉总编辑,李又派李续刚任代总编辑。由张履之(张黎至)负责国际新闻,阎少显兼编国内新闻,周肇瑚、李松筠负责副刊,马同勋和记者曹弃疾负责采访兼编地方新闻。自备电台收抄中央社新闻,并约《大公报》战地特约记者何冰如每晚在徐州前线发给战事新闻专电。同年底,周肇瑚任编辑部主任兼社论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初,曾发表阎少显写的《华北流亡学生赴陕记》通讯。同年4月起,中共豫西特委每月资助该报200块大洋,报纸篇幅也改为对开4版。报社建有中共地下支部,报纸辟有抗战妇女、救亡青年等专版、专栏。曾在第1版发表题为《抗日名将彭德怀抵洛》的重要消息。该报大量报道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新闻,对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事迹也予以充分报道。报纸销数直线上升,多时将近1万份。1940年9月后,中共地下党员周肇瑚、张履之因时局恶化被迫撤离。1941年起,由进步报人李辛霖接任总编辑,中共地下党员尚小如任编辑主任。1943年2月,该报曾摘要转载重庆《大公报》社评《看重庆,念中原》,轰动一时。1944年春洛阳沦陷时,该报西迁陕西发行宝鸡版。为4开4版。由梁之超任发行人兼社长,张履之任总编辑。抗战胜利后,该报于1945年9月在洛阳复刊,由原社长郭担宇任发行人兼社长,王纪野任总编辑。篇幅为8开两版,报头改用国民党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裴昌会题的一个签名行草。该报社长暗中接受长官部津贴每月1万元。10月中旬,阎少显回洛阳担任该报副社长兼代总经理。后报头被阎换掉,津贴也停发。1946年4月,该报因印刷器材被胡宗南下令没收而被迫停刊。历时8年又3个月。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