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安

    陈岳安 : 民国初年至大革命时期的四川成都报人。四川江安人。名登弼,字岳安。为“书香子弟”。自幼勤奋攻读,知识渊博,达古通今。1908年就读于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与郭沫若、王光祈、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等同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一面从事教育,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一面跻身报界,跟随傅樵村开始办报生涯。傅樵村是成都报界的一位“开山师祖”,既创办通俗报刊,也经营印刷公司。他投身在傅的门下,学习采访、编辑、印刷、发行等一系列新闻出版业务。其才华受到成都《国民公报》总经理兼总编辑汪象孙的赏识,长期聘他在该报任职。1916年,曾一度将该报交与他主持。在此之前,傅樵村在昌福馆办起了“华洋书报流通处”,1915年傅出任松潘知县后即将该处交与他代为经营,1918年傅逝世后该处遂完全由他独立经营。1919年五四运动后,“华洋书报流通处”更名为“华阳书报流通处”,从外埠大量运进宣传新文化的书报杂志,如《甲寅》、《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进步》、《解放与改造》、《小说海》、《太平洋》、《小说月报》、《救国日报》、《新中国报》 以及重庆的 《新蜀报》 等数十种进步报刊,给闭塞沉闷的四川吹进了一股民主与科学的新风; 同时,省内的各种报刊也由它经售。正如舒新城在 《蜀游心影·序》 中所说: “他的华阳书报流通处,虽然只在商业场占上一楼一底那样大的地位,但是 ‘商务’、‘中华’ 以外的各种出版物都全靠他贩运; 虽然他每年的营业有时还不够糊口,然而四川的所谓新文化几乎全恃他的努力。” 在经营方式上,他以预订为主,兼顾零售,还可借阅。该处成了省内外书刊流通的总渠道,他也有 “报界的大总管” 之称。1919年7月13日,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机关报 《星期日》周报创刊,孙少荆任经理,李劼人任编辑,他任发行。1920年3月,被四川督军熊克武下令逮捕,拘禁月余经多方营救始放出。1922年后冒着风险从外埠购进 《向导》、《中国青年》 及 《莽原》 等革命报刊在该处发售。1925年曾与李劼人掩护过在成都高师任教遭通缉的著名教育家舒新城。同年成都佛学会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27年成都统治当局组织“图书业公会”,以对书报发行实行垄断,他不愿受其控制而拒绝参加。为了摆脱遭当局排斥的困境,同年8月亲自出川联系书报经营业务,途经重庆磁器口鲤鱼石飞浪子时翻船遇难,全船70余人也同时罹难。张秀熟曾对他在四川报界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

为您推荐

蓝公武

蓝公武 : 五四时期著名报纸主笔。江苏吴江人。字志先,笔名知非。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深受梁启超思想影响,与张君劢、黄远庸被称为梁启超门下的“三少年”。辛亥革命后回国,是研究系的著名活动家和..

周建人

周建人 : 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和报刊编辑撰稿人。浙江绍兴人。1888年11月12日生。鲁迅之三弟。原名松寿,字乔峰,笔名克士、松山、高山、嵩山。幼时读书于三味书屋,继入会稽县立小学堂。后历任小学..

柳亚子

柳亚子 : 著名近代报人和诗人。江苏吴江人。1887年5月28日生。初名慰高,号安如,后改名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号亚子,笔名青兕、春蚕、南史、唐瑛、愤民、稼轩、唐隐芝、中国少年之少年等。出身于..

高语罕

李肇甫

李肇甫 : 重庆《国民公报》社长。四川巴县人。字伯申。1905年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学习法律。同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首批入盟并担任同盟会总部书记部书记。1906年9月,《鹃声》杂志在东..

张必果

张必果 : 四川刘湘部属和报刊负责人。四川邻水人。名尧森,字必果。幼年从学于邻水廪生刘相藜,旋考入顺庆中学堂肄业。后东渡日本留学,入山口高等商业学堂肄业。武昌起义时加入同盟会,并回国从事活..

李大钊

李大钊 : 五四前后著名报刊主编和报刊政论作家。河北乐亭人。1889年10月29日生。原名耆年,字寿昌,后改名大钊,字守常,笔名明明、冥冥、彬彬、英英、孤松、猎夫、剑影、琴华、伐申、辛亥、秀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