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康有为 : 著名改良派报刊政论家。广东南海人。1858年3月19日生。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晚年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世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即 “频阅邸报”。1876年起,受学于朱九江。1879年11月始游香港,开始接触近代中文报刊。1888年后,为挽救国家危亡,迭次上书清帝,要求变法。1891年在广州设万木草堂,开始讲学。1893年中举人。1895年5月,为阻止甲午战败后的 《马关条约》,在北京发动1300多举人参加的 “公车上书”。同年8月,在北京领导创办强学会和 《万国公报》(后改名 《中外纪闻》); 不久,又领导在上海设立强学分会,创办 《强学报》。1896年8月,派遣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 《时务报》。同年11月到澳门,与何穗田 (廷光) 一起亲自领导筹办起了澳门 《知新报》,其弟康广仁、其女康同薇等均参加该报工作。1897年2月到桂林,又亲自领导设立圣学会,创办《广仁报》。此外,还推动各地设立学会,创办报馆,并积极为报刊撰文,系统阐明维新变法的主张,以促进变法运动在全国的开展。1898年1月应光绪帝召见,4月在京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仍重视办报。同年12月,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 《清议报》。1899年7月,在加拿大创立保皇会,支持各地保皇党人先后创办了 《文兴日报》 (旧金山)、《天南新报》 (新加坡)、《益友新报》 (菲律宾)、《新中国报》 (檀香山)、《日新报》 (温哥华)、《大同日报》 (旧金山)、《新民丛报》 (横滨)、《泗水日报》 (爪哇)、《时报》 (上海)、《仰光新报》 (缅甸)、《苏岛日报》 (棉兰)、《墨西哥朝报》等30多种报刊,仍经常为报刊撰文。辛亥革命后,从日本回到国内继续办报撰文。1912年10月7日,孔教会在上海正式成立,任会长。1913年2月,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发表反对革命、攻击共和的言论。此外,还控制上海的《孔教会杂志》、《中国学会报》、《国是报》和广州的《国报》、《华国报》等报刊,提倡尊孔读经,制造复辟舆论。1917年底,又将停刊多时的《不忍》杂志恢复出版,仍不改复辟帝制的梦想。1927年3月31日病逝于青岛。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礼运注》、《中庸注》、《康南海先生诗集》等。历年为报刊所写政论文被辑为《康有为政论集》 (上下册)于1981年出版。

为您推荐

蔡元培

蔡元培 : 报刊政论家、教育家。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生。字鹤卿,号孑民,笔名民友、仲申、鹤廎、阿培、锷青、蔡振、周子馀、会稽山人等。父亲是钱庄经理,叔父是举人。1883年入学补诸生,后在绍..

高太痴

高太痴 : 我国第一个文艺副刊《消闲报》的创办人和主编。原籍江苏苏州,后落籍上海。原名莹,字俊芬,后改名翀,字莹玉,号悮轩(又作悟轩),别号太痴、侣琴、怅花,笔名独行、孤芳、濯缨子、太痴生、太痴..

裘毓芳

裘毓芳 : 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女报刊宣传家。江苏无锡人。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青年时代就以深厚的文史和国学根底蜚声于时,有才女之称。戊戌前后,立志办通俗报刊,主张以白话为维新之本。1897年..

易昌楫

英敛之

英敛之 : 天津《大公报》创始人。原名华,字敛之,号安蹇,晚号万松野人。1867年11月23日生于北京,满洲正红旗人。幼年家贫,靠自学博览群书,工书学,笃信天主教。1895年以后,受康、梁变法思想影响,开始..

沈荩

沈荩 : 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第一个被清朝政府残酷迫害致死的新闻记者。祖籍江苏苏州,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原名克诚,字愚溪,又字北山,别名虞希,笔名禹希。戊戌变法时,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交往,认为要..

陈继俨

陈继俨 : 清末改良派报人。广东人。字仪侃。康有为弟子。1897年2月,康有为在澳门创办 《知新报》,为撰述人之一。变法失败总理康广仁就义后,为该报后期的主要主持者之一。后随康有为流亡海外,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