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廷梁 : 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白话报人。江苏无锡人。字葆良,民国以后改名可桴。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早年曾随父宦居汴梁。11岁回无锡,随名儒龚叔度习文史,时有 “梁溪七子” 之誉。1885年乡试中举后,以会试不中,遂绝意科举,转而鼓吹西学。1894年前后,当国事危急之时,认为 “救国之要图,莫要于文字革命”。认为 “白话为维新之本”,乃提倡白话事业,组建白话学会、白话书局,拟译中西有用之书,筹办白话报章。1897年7月,在上海曾竭力劝说汪康年创办白话报,建议未被采纳。同年11月7日,维新时期的首家白话报 《演义白话报》 在上海创刊,见了 “甚善之”,便以此为榜样,自办白话报。1898年5月11日,与侄女裘梅侣(毓芳) 等人在无锡创办 《无锡白话报》,以宣传维新变法。其在 《无锡白话报序》 一文中说: “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 又说:“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 还说: “每县自设一报,浸淫遍于十八行省,而后民智大开耳。”该报初为5日刊,自第5期起改名为 《中国官音白话报》 旬刊继续出版,成为维新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曾在第19、20期合刊上发表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一文,对文言文进行激烈的批评。戊戌年间,还与同乡好友邓似周就 “文言” 和 “白话” 发生过激烈的 “舌战”。戊戌政变后,主要从事教育活动,但任过无锡东林学堂等校的校长。曾撰 《国粹论》 一万余言,为沪、锡各报竞相转载,轰动一时。辛亥江苏光复时,一度被推荐为无锡县县长,旋辞。五四时期 《新青年》 提倡白话文运动,又与钱基博(子泉) 为 “文”、“白” 之争展开 “笔战”。70岁时曾榜书 “生不做寿,死不开吊”,并刊于沪、锡各报,以示革除陋习,一时响应者不乏其人。1943年12月8日卒于沪寓。著作有 《可桴文存》 (1946年出版)。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