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襄谟 : 抗战时期的四川记者和报人。四川江安人。1911年11月2日生。字仲举。童年随塾师张树声读书。后考入县立高等小学校第13班毕业。1925年秋考入四川省立第三中学 (今江安中学) 第15班。1927年因参加反对该校校长柴斯可的学潮被开除学籍。同年秋后在县立高等小学初级部任教,经省立三中学生梁忠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任中共江安特支书记。同年秋,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图案专业。从此,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学习期间,参加“四川驻平新闻记者联合会”。1930年曾根据来信撰写出题为《广汉兵变》的新闻报道刊登于《大公报》,揭露军阀镇压革命的真相。1932年毕业后回川,赴万县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1933年经上海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新闻学院专攻新闻,并与早稻田大学政经系雷季贤结为夫妻。1935年6月,在郭沫若的支持下,与张健冬、简泰梁在东京创办中文报纸《留东新闻》周刊,任主编。“一二·九”运动发生时,在该报头版头条亲撰题为《正阳门前新阵地,八千男女血泪横》的报道,积极声援国内的爱国学生运动。后又发表《质大谷光瑞》等文,驳斥日本极右翼法西斯分子的侵华叫嚣。1936年底该报被中国大使馆通知停刊,他们三人也被日本政府以“间谍”的罪名驱逐出境。回国后经《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介绍,应聘担任重庆《国民公报》采访部主任兼主笔。曾多次赴抗日前线采访,报道了许多对敌斗争的英勇事迹。1938年武汉失守前夕,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在前线采访。先后采写了《领导全国抗战宣传的郭沫若先生会见记》等多篇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报道,并为《新民报》等多家成、渝报纸转载。1938年后又兼任重庆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1939年7月,辞去《国民公报》和复旦大学新闻系的职务。同年10月,经郭沫若推荐任军委会中国电影制片厂上校秘书。1940年10月18日,四川省政府机关报《四川国民日报》在成都创刊,被省府委员兼秘书长贺国光特聘为总编辑。1941年起在重庆任国民政府粮食部四川省储运视察员。1944年回江安养病。1945年江安进步刊物《联谊旬刊》创刊,为该刊撰写过多篇揭露和抨击社会时弊的文章。抗战胜利后去上海找工作,谋事未成而返乡。1948年病逝于江安。撰有《新闻本质及其科学体系》等学术论文。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