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扫描成像型照排系统

    激光扫描成像型照排系统 :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排版系统。简称激光照排系统。曾先后出现过二维行扫描及平面线扫描 2种类型。后者如Lasercomp 3000型,结构较为简单,性能稳定,自1976年面向市场以来已大量生产,供应到欧、美、大洋洲及中东、远东地区。该系统由输入、电子计算信息处理和激光扫描记录 3个部分组成,输入部分可以用纸带或软磁盘等,也可接受由通信系统的输入。信息处理部分由操作控制台、电子计算机和硬磁盘驱动器组成,按照输入代码和操作控制指令,完成控制、编排、拼排和曝光 4个主要程序,并对整机起着控制、指挥、调度和监视的作用。激光扫描记录部分由激光平面线扫描主机记录经计算机处理后输出的点阵字形信息。由氦 -氖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束(γ=6328┱)进入声光调制器输出的载有字符信息的一级光,作为记录光束,经中性滤色片调整到各种感光胶片所适应的能量,再经扩束器使光束准直,然后投射到锥形多面转镜扫描器上反射出来;又经广角聚焦透镜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光斑沿 X向扫描,同时输送机构带动胶片作 Y向位移,组合成文字图像。

  



  与第 3代阴极射线管型机相比,其优点是:①激光束直线性好,解像力可达每厘米 400线以上,字符清晰度高。②排出的字符不是单个而是整版。由于采用激光调制方法,操作灵活,不但能正向、反向、阳图、阴图排版,还可以使正文版面转动角度,以及执行复杂的版式指令。因此一些生产第 3代机的工厂,也先后从事研制激光扫描型机。

  截至1984年底,全世界已有 8家工厂生产11种机型(见表)。其中中国研制的华光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由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主持,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负责总体设计,与山东潍坊电子计算机厂、杭州通信设备厂、无锡电子计算机厂、福建计算机研究所和新华社技术部研究所及印刷厂等协作,1981年研制成功,1983年完成改型投产。 该系统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主机为DJS-153型,配备照排控制机2台,为AM2900型,由位片微处理机构成,作为文字字形高速生成和控制之用。记录为4束平行受控激光扫描,分辨率达29.2线/毫米。有字体11种,每种收字7000余,可排6~68点的16种字号及科技符号、图文、花边等。除系统的联机和脱机终端具有增、删、改、段落分合等和自动遵守禁排规则外, 其最大特点是可压缩字形信息到10~20分之一,以加快汉字排版速度。

为您推荐

19毫米螺旋扫描盒式磁带录像系统

19毫米螺旋扫描盒式磁带录像系统 : 本标准适用于广播专用19毫米双磁头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高带)的记录和重放。本标准以GB7398《U型19mm螺旋扫描盒式磁带录像系统》为基础,参照IEC60B(中央办公室..

C格式螺旋扫描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C格式螺旋扫描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磁带宽度为25.4毫米广播用C格式螺旋扫描磁带录像机的记录和(或)重放。为保证电视节目磁带的互换性,本标准规定了625行—50场制式的磁带录像机的机..

机械扫描电视(新闻)

机械扫描电视:使用机械扫描方法的电视系统。具体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相同的扫描盘,盘上有一圈逐渐向中心靠近的小孔。当发送端圆盘旋转时,每个小孔将聚焦在盘上小区域的图像分解为一行信号,通过光电管变成连续..

电子扫描电视(新闻)

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新闻)

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电子计算机控制,以激光为光源,进行编辑、排版的系统。可以取代活字编排的全套技术。这一系统包括录入机、编辑终端、组版终端、计算机主机、照排控制机、激光照排机、图像扫描仪、打印..

内扫描理论(语言)

内扫描理论(语言):一种解释视觉左右不对称的阅读习惯理论。在速示条件下辨认文字时,通常左右视野的反应时和正误率有很大差别。如果呈现的文字材料是从左向右写的(如汉文、英文),右视野比左视野辨认得好;如果呈现的文字材..

《英汉激光与红外技术词汇》

《英汉激光与红外技术词汇》:沃能新、李逸峰主编,科学出版社1978年2月第1版,1987年12月第2版。共印1.88万册。44.9万字。本书是1978年出版的《英汉激光与红外技术词汇》的增订本。收词2万余条。范围包括激光、红外技术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