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本

    活字本 : 版本类型。用活字排版印刷的书本。北宋的雕版印书已很盛行。雕版印书较之手写有无比的优越性,雕一版,印无穷。但必须是一种书雕一套版,劳师费时,仍不甚方便。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时,平民毕昇首先发明了活字。其法是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排版印刷,是为泥活字。这一发明,比德国J.谷登堡使用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早 400年。公元1241~1250年间,姚枢寓居河南辉县,教其弟子杨古仿制毕昇泥活字,排印过朱熹的《小学》等书。清道光十二年(1832)苏州李瑶在杭州仿制毕昇泥活字,排印《校补金石例四种》和《南疆绎史勘本》。道光二十四年(1844)安徽泾县翟金生与其子侄亦仿制毕昇泥活字,排印《泥版试印初编》、《仙屏书屋初集》及《水东翟氏宗谱》。元代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山东东平人王祯在安徽旌德县做官,刻意创制木活字 3万多个,排印《大德旌德县志》,并准备排印自己的《农书》。他调任江西后,江西已将其《农书》雕版印刷行世,故未再行排印。敦煌千佛洞还出现过元代回鹘文木活字。明、清两代,木活字普遍流行,江南各省的祠堂,常用木活字排印家谱、宗谱。崇祯十一年(1638)以后,北京发行的朝廷"邸报",也改用木活字排印。清代不论官署、私宅、坊间用木活字排印书籍更为普遍,以武英殿用木活字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规模最大、最有名。程伟元用木活字排印的《红楼梦》,也很著名。锡、铜、铅等金属活字在元明也相继出现,其中以铜活字印刷较为盛行。明代弘治、正德(1488~1521)年间无锡华、安两家用铜活字印制的书籍,堪为代表。清代私家以铜活字排印的书不多,较有名的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开排的陈梦雷的《松鹤山房诗集》。雍正四年(1726),内府用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凡1万卷,5000册,另目录20册,525函,是历史上有名的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工程。

为您推荐

活字

活字 : 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中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泥活字,是活字的开端。以后又发展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其中木活字对后世影响较大,仅次于雕版(见彩图)。朝鲜古代曾有..

瓷活字

瓷活字 : 见瓷版。 ..

铅活字

铅活字 : 即铅字。德国人J.谷登堡在1450年前后用铅合金浇铸活字排印书籍,然史料无铅合金成分的记载。现代通用的活字合金由铅、锑、锡组成,配比一般为锑11~23%,锡2~9%,余量为铅,依不同用途进行选配。此种三元合金..

《农书·造活字印书法》

泥活字

泥活字 : 胶泥制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据中国北宋科学家沈括(1030~1095)所著《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载,泥活字为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所发明。方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经火烧硬而成泥活字,并..

锡活字

锡活字 : 以锡铸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中国元代初期王祯在《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中记:"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锡字"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可见王祯前已有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