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分色

    电子分色 : 运用电子技术从原稿制作分色片,是一项发展很快的新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有 2种电子分色的设想:一种是美国柯达公司的摩雷和莫尔斯发明的,采用模拟照相蒙版的原理。另一种是美国因特泰普公司的哈代和沃斯伯里设想的。两者虽都制造出机器的雏型,但后者转让给美国无线电公司后被放弃。前者由时代公司接续发展,成为仍在美国生产的印刷发展公司 (PDI)的电子分色机。

  电子分色是用光电扫描实现的。将1束白光(一般用卤素灯或氙灯作光源) 聚焦成一个很小的光点向原稿逐点逐行扫描。每个透过原稿或由原稿反射出来的光点的光由 1套光学系统接受。经光学系统处理后得到蓝、红、绿3束色光,分别投射到3个光电倍增管上,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强弱随光的强弱而变化。每个光点转换所得的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电路进行层次校正、色彩校正、提高清晰度及强调细层次等的处理,最后输入记录装置。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使感光材料曝光,在这里光信号的强弱又取决于电信号的强弱。经逐点逐行在感光片上扫描曝光后即得到 1张分色片。重复扫描 4次得到印刷黄、品红、青、黑 4色的分色片。新型的分色机可以1次分出4色分色片,并可与电子计算机拼版系统配合进行整页拼版。

  电子分色中的色彩校正大部分是用模拟计算机进行的。在模拟计算机中,以 1个颜色为主,计算为复制出这一光点的色彩所需的这一颜色的油墨量 (转换成底片密度或网点面积)。在进行计算时,将3个色光转换而得的电信号,模拟照相蒙版的方法,进行转换并叠加成一个电信号,以达到校正颜色的目的。因此,在色彩合成上仍是运用三原色的原理。但是,用模拟计算机校色,所需调整的旋钮很多,操作复杂。市场上已经出现全数字式电子分色机。这种电子分色机是将扫描所得的电信号即时数字化并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校色。这样,所需调整的旋钮大为减少,操作简单方便。预计未来的电子分色机上的模拟式校色将均为数字化校色所取代。

  1976年联邦德国的H.屈帕斯提出系统的"非彩色结构"复制理论。在传统的分色中,用黄、品红、青三原色来再现灰色调,黑色则起调整及强调画面反差的作用。实质上,在黄、品红、青三原色混合印在一起时所呈现的颜色,包含中性灰、彩色两个部分。屈帕斯把第 1部分称为"非彩色"部分,认为没有必要用三原色叠合,可用适量的黑来替代。因而,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用 1个或2个原色,需要时加上适量的黑色来得到。"非彩色结构"复制法只有用电子分色才能实现。80年代以来新型电子分色机都已具有这种功能。

  电子分色所得的图像清晰度很高,并且已经过层次及色彩校正,因而制得的分色片稍作修整即可制作印版,既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又节约了感光材料。在计算机飞跃发展的情况下,将图像扫描后即数字化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实现全部层次、色彩校正,细微层次强调及缩放等功能,将使图像处理全部数字化,分色机的结构将更加简化。这种发展趋势已日益明显。

为您推荐

电子照相排字系统

电子照相排字系统 : 采用电子、光学精密机械技术进行文字、图片排版的设备。   在中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和15世纪欧洲发明金属活字的几百年以来,世界印刷行业普遍采用基于活字印刷原理的铅字排版技术。..

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 : 广义指采用电子计算机和排版软件对图文进行编辑加工,不经过印版在激光印字机上打印或利用电子媒介的出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排版前处理系统,可与密纹只读存储器(简称CD-RO..

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出版公司

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出版公司 : 美国最大的非赢利性学术团体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的出版机构。1963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 (1884年成立 )和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1912年成立)合并,成立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

电子暗房

电子新闻图片处理系统

电子新闻图片处理系统 :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新闻图片进行收集、存贮、编辑处理和发送的系统。   1980年,美国的美联社首先安装并使用了世界上第1套电子计算机新闻图片处理系统, 当时称为电子暗房,后改名为电..

电子现场制作

电子现场制作 : 采用全电子化方式在现场进行节目制作的过程。   在电视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轻便小型的电视摄像、录像设备,使电子化的节目制作只能在演播室、剧场等一些固定的场所进行。一些要求外景拍摄..

报社电子计算机中心

报社电子计算机中心 : 应用日益完备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控制报纸生产运行全过程的整体系统。   20世纪80年代,这一系统已经在美、日、联邦德国等国家开始形成,并在不断完善中。它是电子计算机系统技术向报纸渗..